皖山皖水:安徽文化的源头与传承
皖山皖水:安徽文化的源头与传承
天柱山:皖山的自然奇观
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庆市潜山市西部。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景区总面积达82.46平方公里,由八大景区组成,包括主峰、大龙窝、马祖庵、虎头崖、九井河、三祖寺、龙潭河、后山等区域。天柱山的地质遗迹保存完好,中山、低山、丘陵、盆谷等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其中,主峰天柱峰海拔1488.4米,是景区的制高点。
天柱山的溪涧呈放射状分布,河流自抬升中心的天柱峰、飞来峰等山峰之间的凹地源出,分别流入潜水、皖河。景区内分布有名崖、奇石、异洞、涧瀑、云海等自然景观,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皖水:水利工程与民生改善
皖水,发源于大别山区,流经天柱山,是安徽重要的水系之一。近年来,安徽大力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计划到202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95%。同时,安徽还将启动实施全域水患治理工程,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古皖文化:历史的印记
皖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在陕西省宝鸡市的青铜器博物院,一件名为“何尊”的西周早期青铜酒器,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的“宅茲中国”字样,是目前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中国”一词的起源,也展现了皖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艺术中的皖山皖水
皖山皖水不仅在自然中展现其独特魅力,更在艺术作品中得到生动呈现。安徽画家张松的山水画作,以徽山皖水为创作源泉,将家乡的山水风光、湖中烟雨以及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融入画中。其作品《雨后多飞瀑》《江南春忆》《春水帆影》等,通过苍润相契、刚柔相济的笔墨,展现了皖山皖水的自然之美。
皖文化的现代传承
在新时代,皖文化正以创新方式融入现代生活。2025年春节期间,安徽推出300多个“非遗大礼包”,将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推向高潮。肥东大邵洋蛇灯、徽州鱼灯、临泉肘阁抬阁等非遗项目,通过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安徽还发布了30个“非遗年货购物月”促销好物和12条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皖文化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目前,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徽风皖韵通过新媒体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不仅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也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从自然景观到文化传承,从历史演变到现代创新,皖山皖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密码。天柱山的雄伟、皖水的灵动,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共同塑造出独特的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