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四过瓮安
红军长征四过瓮安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其中红军四次经过瓮安的历史尤为引人注目。从1934年到1936年,红军队伍多次在瓮安留下足迹,不仅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也为当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四过瓮安概述
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8月起,三方面军加上红二十五军五支红军队伍分别从江西苏区出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其中一、二两个方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月的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四次经过瓮安,按经过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是:
第一次过瓮安
1934年10月3日,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王震、肖克的率领下由黄平经老坟嘴进入瓮安,过擦耳岩时红六军团侦察员化装成卖布的商贩,智取了驻守在擦耳岩的国民党团丁,进入草塘后红六军团开仓放粮,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开展扩红运动,一批瓮安优秀青年加入红军队伍。1934年10月5日晨,红六军团遵照中央电令从草塘经松坪至余庆离开瓮安。
第二次过瓮安
1934年12月28日,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从黄平县分两路进入瓮安,左路纵队为红三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率领下由老坟嘴经垛丁关,过黄泥凼(今映山红景区处)进驻瓮安县城,红三军团十团作为军团先锋分别在垛丁关、黄泥凼、瓮安县城进行过三场激烈战斗,红三军团随后离开瓮安进入开阳,攻占茶山关渡口。中路纵队为中革军委和中央机关,于1934年12月31日下午进入瓮安草塘(今猴场),当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猴场会议”)。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为中央纵队先锋,于1935年1月1日至1月3日在江界河强渡乌江。
第三次过瓮安
1935年4月5日至1935年4月9日,红一军团二师,红一军团工兵营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瓮安县清水江渡口架设浮桥,造成中央红军东进的态势,其意在于调出国民党云南的部队,目的是:示形于东,意在西进,为红军顺利进入云南北渡金沙江作出卓越的贡献,1935年4月9日晨,红一军团二师经白沙、建中、平定营、营定街进入今福泉市牛场镇后离开瓮安。
第四次过瓮安
1936年1月24日,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长征进入瓮安,在瓮安期间开仓放粮,宣传革命思想,与当地群众过红军年,极大地鼓舞了瓮安人民的革命热情,使瓮安一批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1936年1月26日经县城、茅坡、营定街进入今福泉市牛场镇后离开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