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带娃写春联买年货,幸福感爆棚!
春节带娃写春联买年货,幸福感爆棚!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在众多准备工作中,写春联和买年货无疑是最重要的两项。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还能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联里的文化传承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最初的形式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明代,桃符改用纸张,春联才开始盛行。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
带孩子写春联,收获满满幸福感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让孩子亲手写春联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难得的亲子互动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传统活动能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写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时,他们不仅在学习文字对仗押韵的技巧,更在感受着中国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在小红书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带孩子写春联的经历。她发现,虽然孩子刚开始写得不够好,但通过不断练习,不仅字迹有了明显进步,还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当孩子看到自己写的春联被贴在门口时,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价的。
亲子年货采购新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货采购也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年货如糖果、坚果、春联等依然受欢迎,但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具有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在甘肃武威举办的“我们的春节·人类的非遗”活动中,凉州攻鼓子、华锐则柔等非遗节目精彩上演,而泥人张、六堡茶等非遗产品也备受青睐。
在采购年货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这些文化产品。比如,在选购春联时,可以给孩子讲解不同字体的特点;在购买非遗产品时,可以讲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同时,家长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比如在京东、盒马等平台提前下单,既能保证商品质量,又能享受便捷的配送服务。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采购清单,包括五常大米、鲁花花生油、烟台苹果等,既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又兼顾了节日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学习到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还能体会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从而培养感恩之心。
春节前夕的准备工作,不仅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更是一次难得的亲子互动和传统文化教育机会。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写春联、买年货,在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