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指尖上的传承与创新——山西平遥剪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指尖上的传承与创新——山西平遥剪纸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1384408_121124715

剪纸,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指尖的舞动中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从传统的花鸟鱼虫、吉祥图案到现代的创意设计,剪纸艺术不断演变与创新。

平遥剪纸主要源于民间。广泛应用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方面。人们将自己企盼幸福、庆祝丰收、辟邪消灾、神灵崇拜等思想感情通过剪纸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使剪纸在装点人们生活、寄托人们情感的同时逐步衍生成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日益夺目的光彩。

平遥剪纸体裁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寓意深刻,是思想性、装饰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有一种名为“扫天婆”的剪纸,图案上是一位手拿扫帚的老婆婆,据说这种剪纸具有止雨防涝的神奇功能。它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渴望战胜自然,渴望把握命运,渴望远离苦难,渴望安居乐业的一种美好心愿。“卍”读“万”是剪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图案。“卍”原是梵文, 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长寿二年(693),武则天规定此字读“万”。从此在民间广泛应用,寓意吉祥万福。“口”字四端延伸, 有连绵不断之意,邑人呼做“富贵不断头”。这种图案不但在剪纸中应用广泛,而且在建筑物的雕饰上以及日常的生活物品上也随处可见。

民间剪纸大都以人物、动物、草木、花卉等为题材, 创作者往往采取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 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意象丰富寓意深刻的艺术图案。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百年好合》《喜气临门》《莲开并蒂花》象征婚姻的美满幸福;《刘海戏金婚》赞美真挚的爱情;《柿子如意》《四合如意》《五毒协和》《吉祥如意》祈求事事如意、岁岁平安;《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榴开百好》《麒麟送子》祝愿人们早得贵子、多子多福.....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艺人凭借一双巧手张开想像的翅膀,剪出了心中美好的理想。他们以形传神,一切巧思妙意尽在其中。

常用的剪纸方法有两种,其一为剪刀剪,其二为刀剪。剪刀剪的工具自然为剪刀,剪完局部图案后再把几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 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特定的模型在纸上加工出相应的图案。与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完成多个同样图案的作品。

清代到民国是平遥剪纸的鼎盛时期。1953年,梁赵村李玉花的作品《刘海戏金蟾》《蛇盘兔》《喜鹊登梅》《军民鱼水情》《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等参加了全省举办的展览,大获成功。李玉花被山西省艺术馆誉为“剪纸艺术家”。1980年,南政村毋矜贤的作品《团花》,在山西省民间工艺品展览中获奖。20世纪90年代,本县较出名的剪纸艺人有桥头村的曹巧英、净化村的张玉英,郝开村的闫秀英,郝开村的温涛等等。一代代剪纸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将心中的情感与想象融入每一幅作品中。他们坚守着传统的技艺,让古老的艺术在时光中熠熠生辉。进入21世纪后,剪纸成为平遥的一种文化产业,大小不一的剪纸艺术陈列馆分布在平遥古老的明清街上,成了一道别致的民俗文化风景线。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乡土气息,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民间手工技艺,轻柔地触动着游人的心灵。

同时,新时代的剪纸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与尝试,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他们用创新的思维,赋予剪纸艺术新的生命力。

在指尖上,我们看到了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剪纸艺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