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如何优化信号灯管理?
西安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如何优化信号灯管理?
2024年,西安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再次升级,通过“交通大脑”实现了对主城区2100余组智能信号灯的联网联控和数据感知。每天进行数以千万计的运算,在高峰期实现自适应、防溢出等科技手段,成功降低了拥堵点位的绿灯损失率,提高了绿灯利用率,实现了高峰时段缓进快出的交通管理目标。此外,智能信号调优系统的投入还大幅减少了燃油消耗,降低了碳排放量,同时减轻了警力调配压力。
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工作原理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安装交通监测设备(如摄像头、传感器等),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为后续的交通状态感知和信号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了基础。
交通状态感知与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对交通场景进行感知和识别,包括车辆检测、跟踪、识别以及行人检测等。这一步骤有助于系统实时了解交通状况,为信号控制提供精准依据。
交通流量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能够为信号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前瞻性指导,从而提前应对可能的交通拥堵。
信号灯控制策略制定: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和预测结果,制定最优的信号灯控制策略,包括绿灯时间、配时调整等。这一步骤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交通效率的提升和拥堵的缓解。
信号灯控制实施与实时优化:将制定的信号灯控制策略实施到交通信号设备中,通过控制器控制交通灯的状态和时长。同时,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和反馈信息,不断优化信号控制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显著的实施效果
以西安为例,通过自适应、防溢出、模型控制等科技手段,西安交警成功降低了拥堵点位的绿灯损失率,提高了绿灯利用率,实现了高峰时段缓进快出的交通管理目标。此外,智能信号调优系统的投入还大幅减少了燃油消耗,降低了碳排放量,同时减少了警力调配,缓解了交警在维持道路秩序方面的压力。
独特的创新特点
西安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时控制:AI智能计算依据车流实施调整相位配时,实现精准放空、精准截流和反溢控制。
智能感知:象德自研信控专用雷达,全天候稳定采集交通流信息,监测距离达400米,可同时监测14车道、256目标。
全域协同:“点-线-面”联动优化,实现城市交通的全面掌控,特别适用于火车站送客区域、环岛外围管控、跨江大桥两岸协调放行等特殊场景。
未来发展方向
西安市已出台《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将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西安将继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开放更多应用场景给企业参与,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作为优化城市交通流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全球多个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交通数据,制定最优的信号灯控制策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不仅提升了交通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还改善了交通安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将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城市交通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