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春节非遗大赏:东海&海州双城记
连云港春节非遗大赏:东海&海州双城记
2025年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春佳节,连云港市东海县和海州区纷纷推出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浓郁的年味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海:水晶之都的非遗盛宴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东海县在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东博有好‘市’·非遗过大年”活动。上午9时,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舞狮、腰鼓、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在博物馆广场上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走进博物馆,一楼的五大体验区各具特色:“东博造福”区展示着精美的年画和春联;“东博寻宝”区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非遗展品;“东博摊玩”区则让游客亲身体验扎灯笼、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制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博非遗年趣”互动区,游客可以通过猜书名、寻文物等游戏赢取精美奖品。
二楼的非遗民俗市集更是热闹非凡。在这里,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海水晶雕刻的精品展区前人头攒动。《年年有鱼》《竹报平安》等水晶展品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展现了东海水晶雕刻的独特魅力。此外,剪影、糖画、泥塑等非遗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和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主流媒体和网络博主进行现场直播,让更多人能够在线上感受东海非遗文化的魅力。东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弘扬春节非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海州:古城里的国风巡游
同一天,海州区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金蛇献瑞 福满海州”春节国风巡游活动。活动以晨钟暮鼓仪式拉开序幕,上午8点58分,海州钟鼓楼新年撞钟祈福仪式准时开始,开台鼓乐如战鼓催征,32名武士手执枪戟兵阵操演,鼓乐喧天,旌幡招展,司仪手捧竹简与众人合诵,雄浑的钟声唤醒沉睡的古城,朝来撞钟报平安,暮来击鼓纳吉祥。
上午9点30分,随着激昂的鼓声响起,4匹骏马从朐阳门疾驰而出,拉开了国风巡游的序幕。舞龙舞狮、武术、机甲、杂技变脸、古风舞蹈、汉服等10个方阵近260人的队伍,沿着古城街道缓缓前行,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巡游队伍在鼓楼广场停驻表演,武术表演干净利落如疾风骤雨,舞龙舞狮踢跳翻瞪、立卧滚抖赢得满堂喝彩,民乐《云宫迅音》奏响如高山流水、花坞春晓,花轿迎亲骑马的新郎意气风发,凤冠霞帔的新娘坐轿娇羞含笑,不管是抬轿的、坐轿的、扭秧歌的,吆喝的都将这份喜庆传递给大家,带我们体验一把顶级“中式浪漫”,随后,华袍起舞,红裙翩翩,古风舞蹈让游客享受到了新国潮下的视听国风盛宴,国风之美、古风之雅直击心灵。
与此同时,在鼓楼南北两侧广场,26个非遗项目集中展销,点燃了人们心底对传统文化的炽热向往,瞧,剪纸的艺人稳坐前台,看似普通的剪刀在指尖轻舞飞扬,纸屑簌簌而落,游客们吃着板浦凉粉,品着樱桃酒、云雾茶,亦或撸起袖子,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尝试面塑、编织等。从精致的银器到传统的木雕,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每一项非遗都诉说着先人的智慧与勤劳,春节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今成为世界非遗,也能看到更多的国际友人参与其中,感受中国年的独特魅力。
此次国风巡游活动不仅展示了海州丰富的非遗文化,更是一次成功的文旅融合尝试。通过创新演绎传统非遗,海州文旅实现了“破圈吸粉”,为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传承,文化自信
东海水晶雕刻和海州五大宫调作为连云港市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此次在“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全国主会场活动中大放异彩。东海水晶雕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而海州五大宫调的悠扬唱腔则展现了连云港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海州区的葫芦烙画、面塑、剪纸等非遗项目也在春节期间大放异彩。葫芦烙画传承人何世斌、面塑传承人王晓明、剪纸大师管艳等非遗传承人的精彩表演,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2025年的春节,连云港东海和海州用一场场精彩的非遗文化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新春佳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盛宴,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