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子柒助力泉州非遗:江加走木偶头雕刻艺术展精彩呈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子柒助力泉州非遗:江加走木偶头雕刻艺术展精彩呈现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8323045_121987773
2.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88608.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3G4CC305248FC3.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58694
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412/02/content_30032345.html
6.
https://www.sohu.com/a/827389209_121124406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8%A2%8B%E6%88%B2
8.
https://www.qzsysg.cn/portal/category/read/?id=3150&nid=6,219
9.
http://fj.news.cn/20250116/6a0748d0211540f194123f2ed73261a5/c.html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9/11/81246728_1123715370.shtml

李子柒的回归,让非遗文化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位以传统手工艺和田园生活闻名的网红,选择泉州作为她复出后的首个非遗体验目的地,无疑是对泉州非遗文化的极大认可。泉州,这座被誉为“闽南文化宝库”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01

从布袋戏到“木偶之父”

要了解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我们首先要追溯布袋戏的历史。布袋戏,又称掌中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闽南泉州的戏剧形式。在布袋戏中,木偶的头部通常由木材或其他材料雕刻而成,除了偶头、戏偶手掌以及人偶足部等部位,偶身及四肢则由布料制成。演出时,表演者将手套穿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布袋戏的起源,据传与一位名叫梁炳麟的秀才有关。传说他在福建仙游县九鲤湖一座仙公庙祈求高中后,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老人在他手上写下“功名归掌上”后离去。梁秀才醒后虽然再次名落孙山,但由此开始学习布袋戏,并发展出直接套在手中的木偶表演形式,布袋戏也因此在泉州一带风行起来。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江加走(1871-1954),这位被誉为“木偶之父”的雕刻大师,将木偶头雕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他发展创作出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均有称谓,此外还制作了十余种不同式样的头髻和发辫。江加走根据人物的品格特性塑造人物的面部结构,造型鲜明、风格突出,是雕刻艺术与粉彩的完美结合。

02

精湛工艺与艺术价值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砍劈大样到雕刻粗胚,再到磨平、糊棉纸、打土底、粉底、上面漆、绘五官及花脸、上亮光漆、装发须、头上装饰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这些木偶头不仅造型精美,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义罗,作为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第三代传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技艺。他将木偶头造型从原来的280种发展到400多种,创作的“鸟面雷”“双角三头怪”“四海龙王”等造型细腻精致,屡获全国旅游工艺品优秀作品奖、中国工艺品百花奖等殊荣。黄义罗本人也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03

传承与创新

然而,这项珍贵的非遗技艺正面临着传承危机。繁杂的工序、漫长的工期以及较低的收入,使得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黄义罗的大女儿黄紫燕,作为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正在努力寻找合适的传人,试图通过创新和改革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

04

泉州非遗博物馆新展

泉州非遗博物馆近期推出的新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江加走木偶头雕刻艺术的绝佳机会。展览不仅展示了江加走及其传人的经典作品,还通过多媒体互动、实物展示等方式,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了解木偶头雕刻的工艺流程和艺术价值。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025年6月
地点:泉州非遗博物馆(泉州市区东街)

除了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非遗博物馆还展出了其他众多珍贵的非遗项目,如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送王船仪式等,展现了泉州作为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05

泉州非遗的未来

在李子柒等文化推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非遗文化。泉州的非遗项目,如簪花、打铁花等,也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出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包括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在内的泉州非遗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