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有何不同?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有何不同?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都是常用的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物,虽然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分子结构、降压效果、服药剂量、副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两种药物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钙通道阻滞剂(CCB)作为一线高血压用药,常作为联合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常用药有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它们是第三代CCB类降压药物,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今天一起来看看这两个药有何区别?
药理作用相同
两者均是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的一种,通过控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发挥抗高血压,抗心绞痛的作用。
分子结构不同
氨氯地平是一种外消旋体化合物,含有左旋氨氯地平和右旋氨氯地平两种旋光异构体,两者各占50%。即5mg氨氯地平=2.5mg左旋氨氯地平+2.5mg右旋氨氯地平。可以想象为成人的左手和右手,左旋氨氯地平相当于左手,右旋氨氯地平相当于右手,苯磺酸氨氯地平则是右手+左手。
降压效果不同
氨氯地平的左旋体降压作用是右旋体的1000倍,是1:1外消旋体(即氨氯地平本身)的2倍,也就是说右旋体几乎无降压作用。
服药剂量不同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5毫克和10毫克两种规格。初始治疗时,通常从5毫克开始,如需调整剂量,最大可增加至10毫克。每日只需服用一次,以早晨饭前半小时为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只有一种规格,即2.5毫克,通常从2.5毫克开始,最大可增加至5毫克。每日服用一次,每次一片。其药效可持续24小时。
从用药剂量上来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剂量,就相当于服用氨氯地平片5mg的剂量。
副作用不同
右旋体更易引起头痛、肢端水肿、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的患者,肢端水肿和面部潮红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因服用氨氯地平产生肢端水肿的患者,建议改用左旋氨氯地平。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不同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有一定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但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更强,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推测其中的右旋体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并非一无是处。
两者如何选择?
这两个药物都是很好的降压药,作用时间长,降压效果稳定,适合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服用。
如患者因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产生不良反应,推荐改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对于有一定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肾功能改变者,苯磺酸氨氯地平(兼具血管保护作用)可能更为合适。
两者没有绝对好坏,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选择适合患者的才是正确的选择(即能够保持一天中平稳降压,并且无不良反应或者能够耐受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