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量到质量:人口红利转型驱动中国经济增长
从数量到质量:人口红利转型驱动中国经济增长
2023年中国人口总量降至14.1亿,连续两年负增长,出生人口仅902万,人口形势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面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消退,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依赖人口数量转向依靠人口质量,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人口数量红利的消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总人口为14.1亿,相比2022年减少208万人,这是中国人口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从生育率来看,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仅高于韩国。人口学家预测,如果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降至11.72亿,到2100年将进一步降至4.79亿。
人口数量的减少必然带来劳动力供给的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5亿,相比2010年减少了近4000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潜力。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00-2010年的0.9个百分点降至2010-2020年的-0.2个百分点。
人口质量红利的崛起
面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消退,中国正在加速释放人口质量红利。近年来,中国劳动力素质持续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教育水平的提升是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高达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26.5%提升至2022年的59.6%,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人,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产出均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3.3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4%,位列世界第13位。全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达92.1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突破400万件,成为全球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1位,成为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产业升级与人口红利转型
人口质量红利的释放正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在关键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芯片领域,华为麒麟9000S处理器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制程达到7nm工艺水平。在5G领域,中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千兆端口2302万个,5G定制化基站和轻量化技术实现商用部署。在量子计算领域,"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刷新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性能的世界记录,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前沿"快一亿亿倍。
在航天领域,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神舟十六号、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空间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乘组轮换和科学实验进入常态化。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政策应对与未来展望
面对人口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正在积极调整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
在生育政策方面,中国已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并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包括发放生育补贴、提供托育服务、延长育儿假、给予个税减免等,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同时,国家还计划于202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以收集详细的人口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中国将按照自愿、弹性和渐进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在人才发展方面,中国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口数量红利的消退是客观趋势,但人口质量红利的崛起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型,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所言:"人口质量的提升,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