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技术为视障工程师插上科技翅膀
触觉技术为视障工程师插上科技翅膀
“我昨天才赶走一个。”清云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愤怒和无奈。作为一位视障按摩师,她不仅要面对客户的性骚扰,还要应对老板的冷漠和同事的排挤。微薄的收入、不固定的工作时间,让她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压力。
在当今社会,像清云这样的视障人士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据统计,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视障人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迫从事按摩工作,不仅收入不稳定,还经常遭遇不平等对待。即便拥有高学历,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韩燚,一位从长春大学针灸推拿系毕业的视障学生,拿着好不容易考上的资格证来到深圳求职,却屡次因为自己的视障情况而被拒绝。
然而,科技的进步正在为视障人士带来新的希望。以腾讯云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正在通过创新技术打破视障人士的就业困境。其中,触觉技术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
触觉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震动、压力等触觉反馈,将信息传递给用户。对于视障人士而言,这种技术可以弥补视觉信息的缺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操作电子设备。腾讯云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为视障工程师打造了更加友好的工作环境。
周富贵是一位视障软件工程师,他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代码。在过去,阅读屏幕上的文字对他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现在,通过腾讯云的触觉反馈技术,他可以轻松地获取代码信息。当他的手指滑过屏幕时,设备会根据代码的类型和功能产生不同的震动模式。这种触觉反馈让他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代码结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触觉技术,腾讯云还提供了强大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将屏幕上的文字实时转化为语音,让视障工程师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同时,通过AI算法优化,识别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视障工程师的工作效率,更为他们开辟了新的职业道路。过去,软件开发对视障人士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涉足的领域。而现在,有了这些辅助技术,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开始投身于软件开发行业,实现了自我价值。
科技的力量正在为视障人士插上科技的翅膀,让他们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导盲犬,从轮椅导航到无障碍剧场,科技创新正在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包容、便捷的生活环境。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全国已有2577家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了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在就业方面,科技创新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新的支点,许多残疾人实现了“云端”逐梦。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已达906.1万人,仅2023年一年就新增54.4万人就业。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当科技“硬核”力量与人文“温情”相融,越来越多残疾人享受到科技发展的红利,在人生舞台书写精彩。正如腾讯公司一直倡导的“科技向善”理念,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