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高峰毛主席诗碑:一首诗见证的家国情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高峰毛主席诗碑:一首诗见证的家国情怀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107608743977532
2.
https://blog.csdn.net/BabyFish13/article/details/136053128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903881658469247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B1%B1%E9%99%B5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6%9C%9D%E6%96%87%E5%AD%B8
6.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408/20585857.html
7.
https://www.lingyuan.gov.cn/html/LYSZF/202311/0169961068163943.html
8.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143740/2?showDownload=1+m...
9.
http://jrjd.jdnews.com.cn/Article/index/aid/8682034.html

杭州北高峰,作为西湖群山的佼佼者,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而闻名于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顶那座刻有毛主席草书诗作《五律·看山》的石碑,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01

三次登临:毛主席与北高峰的不解之缘

1955年夏秋之际,毛主席第三次登上北高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律·看山》。在此之前,他已两次登临此山,每次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第一次是在1954年,毛主席视察杭州期间,登上北高峰,俯瞰西湖美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赞不绝口。第二次登临的具体时间虽未见详细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毛主席对北高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情有独钟,这为他第三次登临并创作《五律·看山》埋下了伏笔。

02

《五律·看山》: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毛主席的《五律·看山》全文如下: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摇下,欢迎有晚鹰。

这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意象融为一体,展现了毛主席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杭州山水的深厚情感。诗中的“飞凤亭”和“桃花岭”都是北高峰附近的著名景点,而“扇子岭”和“美人峰”则暗含着当地的历史典故。

03

诗中的深意:对警卫工作的批评与期待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更蕴含着毛主席对警卫工作的批评与期待。诗中的“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自然景象,实则暗含深意。据史料记载,当时负责警卫工作的同志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采取了一些脱离群众的措施,如清场、封路等,这些做法引起了毛主席的不满。他通过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对警卫工作脱离群众的批评,同时也寄托了对警卫人员的期望。

04

诗碑的现状与文化意义

1999年,在毛泽东诞辰106周年之际,这首诗被刻在汉白玉制成的石碑上,矗立于北高峰山顶。诗碑高2.72米,庄严肃穆,成为了北高峰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毛主席的文学魅力和人文情怀。

05

北高峰的文化底蕴

除了毛主席诗碑,北高峰还承载着其他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山脚下的灵隐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而山顶的天下第一财神庙(灵顺寺)则始建于东晋,宋代因供奉五显财神而闻名,乾隆帝也曾题字“财神真君”。这些文化遗迹共同构成了北高峰独特的历史风貌。

北高峰不仅是一座自然景观的高峰,更是一座文化传承的丰碑。毛主席的《五律·看山》和诗碑,不仅是个人文学才华的展现,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缩影。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伟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今天,当我们站在北高峰上,欣赏着这首诗,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和温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