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战上甘岭:抗美援朝的关键战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战上甘岭:抗美援朝的关键战役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14
来源
1.
http://www.mod.gov.cn/gfbw/jmsd/16286021.html
2.
https://m.sohu.com/a/837397979_121165440/?pvid=000115_3w_a
3.
http://www.81.cn/yw_208727/16307784.html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A%E7%94%98%E5%B2%AD%E6%88%98%E5%BD%B9/1125453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906K6105430BHB.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5A02Q0A00
7.
https://m.sohu.com/a/827495661_121431982/?pvid=000115_3w_a
8.
https://m.163.com/dy/article/JFJNE3RM05562CV8.html
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C189OK0517GPPO.html
10.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24/10/499159.html
11.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411/82643543.html
12.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a46fa9e4b0ac1d26c1c57b.html
13.
https://www.yzwb.net/zncontent/4115466.html
14.
http://www.news.cn/ent/20241120/af46346ed058488096a5d5f7b16ea8e7/c.html

1952年10月14日,朝鲜半岛中部的五圣山南麓,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持续43天的血战,不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关键对决,更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01

战役背景与双方力量对比

1952年秋季,朝鲜战场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中朝方面已构筑起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体系。然而,美国为扭转战场局势,决定发动一场有限目的的进攻。10月初,美第8集团军向远东指挥部提出由第9军实施“摊牌行动”计划,目标直指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北山。

志愿军方面,第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的部队负责防守五圣山地区。美军投入6万余人,配备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而志愿军则以4.3万人迎战。尽管在装备和火力上处于劣势,但志愿军依托坑道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

02

英雄事迹: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

战役中,志愿军官兵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黄继光、孙占元等英雄的事迹,成为了这场战役中最动人的篇章。

10月19日晚,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对597.9高地发起反击。在零号阵地,敌人的地堡成为部队前进的最大障碍。关键时刻,通信员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在战友吴三羊、肖登良相继牺牲后,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身躯,艰难地爬向敌人的地堡。在距离地堡仅数米时,他奋力将爆破筒塞入射孔。当爆破筒被敌人推出来时,黄继光用尽最后的力气再次将其塞入,并用自己的胸膛死死抵住。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地堡被炸毁,黄继光却永远地留在了阵地上。

在另一个阵地上,排长孙占元带领全排战士连续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当敌人再次发起冲锋时,孙占元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03

战役胜利:战术运用与精神力量的完美结合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志愿军官兵英勇无畏精神与正确战术运用的完美结合。志愿军依托坑道战术,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时通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成功抵御了敌人的猛烈进攻。

据统计,整个战役期间,志愿军共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歼敌2.5万余人。尽管敌人在火力和装备上占据优势,但志愿军官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04

历史意义:改变世界格局的关键一战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仅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更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精神,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