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潜江水蛭产值破10亿:从传统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潜江水蛭产值破10亿:从传统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

引用
4
来源
1.
https://www.hbqj.gov.cn/snyfzzx/zfxxgk/fdzdgknr/qtzdgknr_34504/zdzcls/202410/t20241024_5386223.html
2.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356702.html
3.
https://www.pudong.gov.cn/ypdfz/20240808/954a3ad0f442a8f08aa5618989cd48ba.html
4.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357558.html

“河泥里的软黄金”——这句俗语生动地概括了水蛭的珍贵价值。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凭借创新养殖模式和全产业链发展,将水蛭产业打造成为继小龙虾之后的又一富民强市特色产业。目前,潜江水蛭养殖面积已达6000亩,年产量约3600吨,总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水蛭养殖第一县市。

01

创新驱动:从传统养殖到生态共生

潜江水蛭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养殖模式的持续创新。最初,潜江水蛭养殖以传统网箱养殖为主,但这种模式投入大、环境要求高。为突破发展瓶颈,潜江市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模式。

2023年,潜江市王场镇关户村率先尝试稻蛭共作模式,仿照虾稻共作模式,在1.5亩虾稻田里投放4.2万尾水蛭苗,当年即获得成功,每亩收入超过6万元。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还为耕地非粮化找到了新路径。

今年,潜江市依托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探索虾稻蛭互利共生模式。这种一田三收的新型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亩产效益,还实现了生态循环:水稻为水蛭提供阴凉环境,水蛭的排泄物则为水稻提供养分,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圈。

02

产业链升级: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

为提升产业附加值,潜江市大力发展水蛭加工业。总投资1.6亿元的水蛭加工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建成后可日加工鲜活水蛭30吨,年加工收储水蛭1000吨。这将改变传统的人工穿条、阳光晾晒加工方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在此基础上,潜江市还规划了水蛭素生物医药精深加工项目,致力于开发高附加值的健康产品。目前,湖北蛭尚科技有限公司已通过规范化工艺,将烘干时间从4-7天缩短至4小时,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03

市场开拓:从地方特产到全国品牌

为确保产品销路,潜江市于2023年成立水蛭产销协会,并连续两年举办水蛭开捕活动。目前,潜江水蛭已成功打入全国最大的中药交易市场——安徽亳州,以及以岭药业、步长药业等知名企业。

高品质的潜江水蛭不仅在医药领域广受欢迎,还开始探索食品化发展。当地烹饪大师童三清已成功研发油泼韭香水蛭、柠檬泡水蛭等创新菜品,为水蛭产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04

经济效益:从农户增收到产业升级

水蛭产业的发展为潜江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王场镇关户村为例,养殖户王风波通过稻蛭共作模式,每亩可收获水稻800公斤、水蛭300多公斤,亩均收入达4万元。

湖北蛭尚科技有限公司自今年9月投产以来,已加工鲜活水蛭约25万公斤,实现效益3000多万元。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水蛭产业正成为潜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05

未来展望:从养殖大市到产业强市

潜江市正致力于打造全国水蛭产业高地,规划构建六大中心:水蛭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交易、健康养生、高新科技、品牌文化。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潜江正谋求从“水蛭养殖第一市”向“水蛭产业第一市”的跨越。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水蛭素作为天然抗凝血酶物质,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潜江水蛭产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迈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