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史可法与扬州十日:抗清英雄的悲壮史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史可法与扬州十日:抗清英雄的悲壮史诗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8111327_121106832
2.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09620/
3.
https://m.hupu.com/bbs/626599588.html
4.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38192627237076996
5.
http://61.155.110.226:8181/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N2016010058001202&dbcode=CYFD&dbname=CYFD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4%BA%AC%E4%BF%9D%E5%8D%AB%E6%88%98
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8%85%E6%9C%9D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4%B8%80%E5%85%AB%E4%BA%8B%E8%AE%8A
9.
https://yzcdc.com/index/news/detail/newsid/3324.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A4%A7%E5%B1%A0%E6%9D%80%E5%88%97%E8%A1%A8

1645年5月,清军兵临扬州城下。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率领全城军民,开始了长达十天的殊死抵抗。面对清军的猛烈攻势,史可法誓死不降,最终城破被俘,壮烈殉国。清军随后对扬州城内军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他出生于1602年,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及第,授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师从左光斗,在恩师受害后冒死探监。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军江北诸军堵截农民军。崇祯十年(1637年)七月,史可法被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负责提督军务。后由漕运总督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京师失陷,史可法不得已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新立的政权党争严重,史可法只能尽量调解诸将,劝解孔昭等人与张慎言等人的矛盾;上谏朱由崧劝其励精图治;督师江北调解江北四镇首领黄得功、高杰等人的矛盾;劝导高杰接受朝廷领导;回信清摄政王多尔衮维护明朝正统;亲自防守王家营向北到宿迁一带抵御清军,以此延续明朝正统与清军斗争。他官至督师、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围攻扬州。据清代文学家全祖望所作散文《梅花岭记》记载,史可法死守扬州,拒降遇害,其衣冠冢葬于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为其上谥为“忠靖”,后清朝乾隆帝追谥为“忠正”。他的遗留作品有《史忠正公文集》四卷,此集以他的谥号为名,乃后人收集其生平所作之诗刊印。政治上,史可法本不同意立福王,最终因马氏英等人的坚持拥立福王;军事上,他参与了镇压起义军与扬州之战,都未能取得明显战果;外交上,史可法认同“借虏平寇”之策,埋下了弘光政权瓦解的伏笔。清乾隆帝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高度夸赞史可法,认为他清正刚直,乃忠贞之臣。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罗振常校补本《史可法集》。

史可法纪念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可法墓祠而设,是纪念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专题性纪念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史可法纪念馆的常设展览包括“英雄不朽——史可法的生平与影响”“军民同敌——民众抗争与扬州十日”“史可法书法展”“史可法相关史料陈列展”“正气可法——史可法的为人与为官”等,系统地展示了其生平与影响,展现了其爱国主义精神。2022 年上半年,在市纪委监委推动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纪工委的支持下,市文广旅局实施了史可法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其中“正气可法——史可法的为人与为官”展览是在查找了大量史料、资料后,以捐俸筑城、与士民同甘共苦、召才礼贤、废除苛政等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史可法的廉洁、勤政、忠义等精神品质。

史可法的衣冠冢位于梅花岭下。梅花岭位于御码头东端,今史可法路西侧。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扬州知府吴秀浚城壕,在此处聚土成岭,后遍植梅花,故称梅花岭。此岭后成为民族英雄史可法衣冠冢之所。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墓侧建祠,墓前立碑:“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公可法之墓”。自此,梅花岭、史公墓祠融为一体,成为瞻仰英烈,观赏梅花的胜地。墓前为飨堂,面南三楹,堂楹上悬著名书法家陆俨少书“飨堂”横匾。内悬郭沫若1964年题联:“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堂内云纹漆器落地罩格前为史可法塑像,两厢介绍史可法生平事迹和手书。面南两侧陈列整修史可法墓时出土的玉带片。抱柱悬清朱武章撰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

史可法的英勇事迹和“扬州十日”的惨烈,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史可法的忠诚与勇敢,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遗言“我史可法受国厚恩,当以死报,若遽出降,真一犬彘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象征。

近年来,某些别有用心的团体势力试图歪曲历史,否认“扬州十日”的存在,甚至将屠杀罪行全部推给汉奸军队,竭力为满洲军洗白。然而,历史真相不容篡改。满清理藩院发给蒙古贵族的一份蒙古文档案明确记载:“奉皇父摄政王之命,理藩院宣告进军南京定国大将军主帅扎萨克额里克亲王(多铎)为首上书曰:用红夷炮攻克扬子江边扬州城,将其城内军民全部屠杀。生擒有文官阁老称号之史可法,招降而不从,因而杀之。”这份蒙文档案写得非常清楚,下令屠城的人就是满洲亲王多铎本人,而且是下达了“全部屠杀”的命令。

参加攻打扬州的清军部队主要指挥官包括:满洲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满洲镶黄旗固山拜音图、满洲正黄旗固山阿山、满洲正黄旗三等昂邦章京(固山)图赖、蒙古正蓝旗固山富勒克塔、汉军镶白旗固山佟图赖、汉军梅勒章京李率泰、满洲尚书宗室含岱、梅勒章京伊尔德、摆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署摆牙喇章京都尔德、摆牙喇章京固纳代、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署梅勒章京格霸库。进攻扬州的清军,最高指挥官是一个满洲亲王、三个满洲固山、一个蒙古固山、一个汉军固山。满蒙八旗居于绝对多数。

满清顺治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江南总督揭帖”记载了一个案件:扬州人储遵,于1645年4月被杀死(清军破城之时)。他的妻子林氏被“正白旗”清军掠走。当年5月,林氏被清军带到南京;腊月,被带到荆州;第二年(1646年)5月,清军又把林氏带回南京。住在南京的表兄闵奉山得知林氏下落,花钱从“满洲营”将林氏赎出。不久,闵奉山病死。林氏又被满洲兵抓住,发现耳朵上有“满洲式穿眼”,就以“满洲走失人口(逃人)”罪名抓了回去。这是满清官方档案明确记载的一组扬州屠城受害者姓名和案件,加害方也非常清楚:正白旗满洲兵。这些满洲兵不仅杀人、掠夺妇女、出售妇女,甚至还赖账!已经被他们售出的妇女,还找个借口再抓回来。真正把受害者弄到人财两空的境地。

史可法的个人品格和精神内涵,展现了其作为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他廉洁奉公,与士民同甘共苦,召才礼贤,废除苛政。史可法的忠诚与勇敢,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遗言“我史可法受国厚恩,当以死报,若遽出降,真一犬彘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象征。

史可法和“扬州十日”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强调其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史可法的英勇事迹和“扬州十日”的惨烈,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史可法的忠诚与勇敢,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遗言“我史可法受国厚恩,当以死报,若遽出降,真一犬彘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