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一首民歌的百年传承与创新
《无锡景》:一首民歌的百年传承与创新
“我们有一段情,唱给祖国听。”随着这句熟悉的旋律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响起,一首改编自江南小调《无锡景》的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在无锡分会场的舞台上,这首百年民歌以全新的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
百年民歌的新生
《无锡景》是一首流传百年的江南小调,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最初,这首歌并没有固定的歌词,演唱者可以根据情境即兴发挥。1934年,无锡籍演员王美玉首次将歌词固定,并以滩簧唱法演绎,使得《无锡景》逐渐成型。此后,该曲调被多位歌手改编,成为时代流行的代表作。
在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无锡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演出以“无锡景·家国情”为主题,分为千年文脉、实业报国、奋楫扬帆三个篇章。舞台设计独具匠心,以水为媒,将江南水乡的景致次第呈现。从清名桥到南长街,从大运河到太湖畔,15个取景点位串联起一幅流动的江南画卷。
演出中,不仅有山水城市的自然之美,更有人文兴盛的精神之美。顾恺之、徐霞客、苏轼、范仲淹等历史名人“穿越而来”,与当代劳模、大国重器建设者、保家卫国的老兵等各行各业的“无锡人”同台献艺,共同唱响一曲《新无锡景》。这种古今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吴侬软语里的江南韵味
《无锡景》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一首江南小调,它采用了吴语方言演唱,语言柔和细腻,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既保留了传统评弹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整首歌既传统又时尚。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景》的曲调源自北方的“侉侉调”,这种旋律在江南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多种曲艺的基础。这种南北文化的交融,正是江南文化开放包容的体现。
文化传承的创新演绎
在现代舞台上,《无锡景》的演绎形式不断创新。在春晚的演出中,导演组巧妙地将惠山泥人、精微绣、紫砂等无锡非遗元素融入其中,既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增添了节目的观赏性。
除了舞台表演,传统艺术也在以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例如,在游戏《无限暖暖》中,就将苏州评弹这一非遗艺术形式进行了创新演绎。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完成任务获得评弹主题的服装,并解锁弹奏琵琶的动作。这种跨界的融合,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传统文化的未来展望
《无锡景》在春晚的“出圈”,不仅是对一首歌曲的演绎,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它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结合的无限可能。
正如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新伯所说,曲艺和评弹需要更多的认同与支持,期待涌现出更多“出圈”作品,以延续江南文化的光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新与传承的双重驱动下,像《无锡景》这样的传统文化瑰宝,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