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春”:沈阳故宫里的清代宫廷春节
“家国同春”:沈阳故宫里的清代宫廷春节
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项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项目,也是首个以“春节”为主题的非遗项目。在这一重要时刻,沈阳故宫博物院推出“家国同春——沈阳故宫节庆文化特展”,通过近70件(套)珍贵文物,生动再现清代宫廷的节日盛况。
展览亮点:三大单元展现宫廷节庆文化
展览分为“万象和合”“宫有余庆”“福润致祥”三个单元,从祭祀、家宴、祈福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清代宫廷的节庆文化。
万象和合:祭祀礼器彰显皇家威仪
在“万象和合”单元,一系列与祭祀相关的文物引人注目。其中,一件“清祭蓝双兽耳盖罐”尤为抢眼。该器物通体施霁蓝釉,色调均匀,釉面光润,蓝中闪紫。罐底部无釉,呈火石红色,边缘部分有不规则霁蓝流釉现象,是乾隆时期单色釉的代表作品。这些祭祀器物见证了清代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的盛典,体现了皇家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
宫有余庆:宫廷家宴重现昔日繁华
“宫有余庆”单元则通过6件精美的玉石菜,生动再现了清宫过年的饮食文化。据史料记载,清代皇帝平日独自进膳,只在年节时,才由内廷后妃们在乾清宫陪宴,称为“家宴”。除夕夜,皇帝大宴后宫家眷;正月初一,皇帝则宴请皇子、皇孙及宗室诸王。据乾隆元年至三年《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除夕家宴菜品包括点心五样、果盒两副、酥糕鲍螺四品、果锺八品,以及围膳、冷膳、热膳四十品等。
福润致祥:吉祥文物传递美好祝愿
在“福润致祥”单元,各类包含吉祥纹饰、具有吉祥寓意的文物陈设其间,呈现出了春节期间宫中处处祈福纳祥的美好画面。其中,春帖子是宫中词臣于立春之日向皇帝进呈的诗作,多为五言、七言绝句。“清代除词臣外,皇帝本人也撰春帖子,乾隆皇帝所作帖子词数量尤其可观,本次展出的‘清董邦达书画御制己丑春帖子图卷’上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就是乾隆皇帝为乙丑年(1769)《岁朝图》所题,表达对新春的祈盼和祝福。”林城澔介绍。
文化价值: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清代宫廷节庆文化的展示,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现代展陈手段,这些珍贵文物得以生动呈现,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社会影响: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在首个“非遗春节”的背景下,此次展览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物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家国同春——沈阳故宫节庆文化特展”将持续至2025年3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清代宫廷节庆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机会。这个春节,不妨走进沈阳故宫,感受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