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熬不过冬天?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熬不过冬天?
"老人难过冬"这句俗话背后,其实有着科学依据。研究表明,75岁以上老年人冬季死亡率比其他季节高出约30%。为什么寒冷的冬季会成为老年人的"难关"?这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是冬季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
我国数据显示,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人数比夏季高41%,其中大部分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每降低1℃,心肌梗死的风险就会增加2%。在哈尔滨这样的寒冷城市,当气温降至-19℃以下时,死亡人数会显著增加,尤其是冠心病患者。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我国某省数据显示,与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相关的疾病是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44.80%。这些疾病多数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时,会在动脉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不仅让血管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还可能破裂引发血栓,导致心绞痛、心梗、脑梗等并发症。
以脑梗为例,医学上将脑梗死的病因分为5种类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很多老年人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基础病,这些疾病会加速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寒冷低温如何加速心脑血管疾病?
- 寒冷刺激会使人体血小板聚集增强,使血液黏度增高;致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让血管内壁被进一步破坏;同时清理凋亡细胞的ATP生成不足,这都将促进斑块进展。
- 温度过低让交感神经兴奋,还会引起人体的血管收缩,增高血压,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或猝死。研究也表明,温度和死亡率的效应关系在老年人当中尤为明显。
除此之外,秋冬季,人们容易摄入大量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可能导致血脂增高;加上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如果总是久坐于室内,又可能进一步增加了体脂量,增加了斑块沉积进展的原料——血脂。
三个关键点,帮助老人平稳过冬
做好保暖御寒措施,及时增减衣物
抵御寒冷刺激,最直接的就是做好保暖工作。外出时及时添加衣物,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戴上口罩和帽子,尤其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鞋袜的尺码适当宽松一点,以免影响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冬季饮食起居,不可大意
天气寒冷时,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建议过早晨练,可以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时以前的时间段,温度比较高时再外出。活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运动;在室内也可以做一些力量练习,如弹力带,还可进行柔韧性和平衡性练习。适量吃一些能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高蛋白食物,但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心血管疾病防控,一年四季都得抓
定期进行血脂水平、血压、颈动脉斑块检测,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坚持遵医嘱服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尤其是血脂的管理,将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到目标水平,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建议,可以用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PCSK9抑制剂等药物控制血脂。其中,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是中国人群降脂治疗的首选策略。如果已经检查出斑块,那么稳定斑块就是重中之重的预防工作,他汀类药物也可以用于稳定斑块。
方法都不难,难的是做到位。很多时候老人自己意识不到,还得靠子女多多上心。除了远程的叮嘱,更重要的还是现实中的照顾陪伴。别让一时的疏忽,造成永远的遗憾。毕竟,能够抵御寒冬的不仅是物质经济条件上的满足,还有来自家人的关心,愿所有长辈们都能平安迎接明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