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生还者》里的“活死人”:从游戏到历史的恐怖共鸣
《最后的生还者》里的“活死人”:从游戏到历史的恐怖共鸣
《最后的生还者》是一款由顽皮狗工作室开发的末世生存游戏,自2013年发售以来便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独特的世界观赢得了玩家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游戏中,一种名为虫草菌的真菌感染了人类,导致感染者变成了一种类似僵尸的生物,被称为“循声者”。这些感染者不仅具有攻击性,而且对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黑暗中生存并形成群体,对幸存者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种设定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活死人”现象,尤其是中古欧洲时期对麻风病患者的称呼和对待方式。在那个医学知识尚不发达的时代,麻风病患者被视为“不洁”和“危险”的存在,常常被社会隔离,甚至被驱逐到与世隔绝的村野或孤岛。他们不仅面临着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这种境遇与游戏中被感染者所遭受的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文化象征的角度来看,“活死人”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诠释。在流行文化中,它通常与僵尸联系在一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海地的巫毒教文化。而在丧尸电影中,丧尸往往被描绘成具有灰白皮肤、成群结队、同类相食等特点,这些特征与《最后的生还者》中的感染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虚构的恐怖设定并非完全脱离现实。2024年10月,科学家在苏格兰雨林中发现了一种名为“Gibellula”的罕见真菌,这种真菌能够感染蜘蛛,并控制其行为,最终将其完全消化。这种现实中的“僵尸真菌”虽然不会感染人类,但其控制宿主行为的能力与游戏中虫草菌的特性惊人地相似,不禁让人联想到游戏中的恐怖场景。
通过这种现实与虚构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最后的生还者》中“活死人”设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游戏不仅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末世故事,更通过这种设定反映了人类对传染病的恐惧和对社会隔离问题的思考。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共鸣,正是游戏能够获得如此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