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高产秘诀大揭秘:从品种到管理的全程技术指南
甘蔗高产秘诀大揭秘:从品种到管理的全程技术指南
在广西武宣县的甘蔗地里,一根根甘蔗长势喜人,表面泛着一层黏糊的胶质感。这是当地农民种植的“桂糖44号”新品种,含糖量高达18%,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选择优质品种是基础
品种选择是甘蔗高产的第一步。目前,广西农科院选育的桂糖44号、桂糖55号等品种表现优异,不仅产量高,而且含糖量可达18%以上。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抗虫、抗倒伏的特点,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科学管理是关键
土壤准备与种植
甘蔗种植前需要深耕细耙,使土壤达到深、松、细、平的状态。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种植时采用机械种植技术,每亩下种量2000-3000个双芽段,行距保持在90-100厘米,确保通风和管理便利。
肥水管理
甘蔗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可采用全膜覆盖技术;在有灌溉条件的基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通过滴灌系统精准管理水分和养分,提高利用效率。
追肥要根据甘蔗长势及时进行,一般在伸长期追施一次,每亩可施甘蔗配方复合肥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5公斤。结合追肥进行大培土,促进根系发育。
病虫害防治
甘蔗生长中后期易发生梢腐病、褐条病、赤腐病、锈病等病害,以及螟虫、粘虫、蓟马、绵蚜等虫害。要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防治病害,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虫害。
适时收获
甘蔗收获应遵循“先熟先收砍,晚熟晚收砍”的原则,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陆续开始砍收。选择晴天进行,使用锋利小锄,使伤口平整,减少蔗桩破裂。砍收后要及时送到糖厂加工,并清理蔗田杂物。
机械化作业提升效率
武宣县通过推广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合作社采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种植技术,建立了智能化滴灌体系,实现了灌溉、施肥、用药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目前,该县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25%,每年新增糖料蔗2万多亩。
创新经营模式
武宣县还创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制糖企业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收购价之外每年反哺农户数千万元,改善生产种植条件。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也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
通过良种繁育、科学管理和创新经营,武宣县的甘蔗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该县优质糖料蔗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因蔗糖产业实现稳定就业。这一成功经验为全国甘蔗产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