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田里的黑科技:滴灌+机械化的双重魔法
广西甘蔗田里的黑科技:滴灌+机械化的双重魔法
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糖料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近年来,广西在甘蔗种植中引入滴灌智能控制系统和机械化种植技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和精细化管理,为甘蔗产业插上了科技翅膀。
滴灌技术让甘蔗种植更智能
在广西扶绥县的甘蔗种植基地,一根根灌溉管道和滴灌带纵横相连,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手机App输入指令,就能对数百亩甘蔗进行精准灌溉。这种智能化的灌溉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实现了精准管理。
在宁明县寨安乡那练村的甘蔗种植基地,种蔗大户陆文欢承包了160亩土地,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他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实现在线远程灌溉控制。这种科技化的种植方式,让甘蔗长势旺盛,产量大幅提升。
机械化种植让农民省时省力
在横州市校椅镇龙省村的糖料蔗种植基地,两台甘蔗联合收割机在甘蔗地里来回穿梭,经过去梢、剥叶、分节等程序,一段段甘蔗被装进仓斗。种植大户谢裕培说:“以前都是用人工收割,现在机器收割省时省力。”
据统计,2024年横州市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83%,各环节机械化水平连续三年逐有增长。机械化收割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收割效率。以江南区延安镇那齐村为例,900亩的糖料蔗如果全部使用人工砍收,需要100位工人工作一个半月,而使用10台收割机,仅需9天就能完成采收。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
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甘蔗种植方式,还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在南宁明阳制糖有限责任公司,从卸蔗到压榨,再到制炼白砂糖,整个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系列自动控制系统均为行业首创,本榨季日榨量达到1.2万吨以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的糖业循环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甘蔗渣被制成可降解环保餐具,糖蜜被加工成高活性酵母,滤泥则作为有机肥还田。据统计,江南区甘蔗渣和糖蜜的循环利用率均达100%,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尽”。
科技创新正在为广西的甘蔗产业插上科技翅膀,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未来,广西的甘蔗产业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