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颗粒:喉咙痛的良药还是“万能药”?
板蓝根颗粒:喉咙痛的良药还是“万能药”?
近日,一则关于板蓝根导致患者昏迷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40岁的张先生因胸闷、乏力、口渴等症状,一次性服用了8包板蓝根颗粒,随后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经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血压3级”。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板蓝根颗粒虽是常见中成药,但并非人人都适用,使用时需谨慎。
板蓝根颗粒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
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这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等化合物,这些成分赋予了板蓝根颗粒抗菌、抗病毒、消炎、消肿等药理作用。
在临床上,板蓝根颗粒常用于缓解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然而,其疗效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感冒。专家指出,板蓝根颗粒对风热感冒有效,但对于风寒感冒则可能加重症状。此外,板蓝根颗粒不能作为预防用药,只能在出现症状后用于缓解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研究显示板蓝根在体外实验中对某些病毒(如新冠病毒)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这种“体外抑制药效”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张洪涛表示:“体外疗效只是药物研发的第一步,距离证明对人有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板蓝根颗粒虽是常见中成药,但并非人人都适用。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使用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使用禁忌:
- 糖尿病患者:板蓝根颗粒中常含有蔗糖等甜味剂,糖尿病患者服用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如张先生的案例所示,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 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健全,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 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使用时需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 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如人参、大枣、枸杞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需遵医嘱。
服用方法与剂量:
- 一般推荐用开水冲服,每次5-10克,一日3-4次。
- 服药期间应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 连续服用不宜超过3天,若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与其他咽喉药物的对比
在临床上,除了板蓝根颗粒,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咽喉药物,如蓝芩口服液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这些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具体成分和适应症有所不同。
- 蓝芩口服液:主要成分是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等,适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主要成分是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等,除了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外,还可用于腮腺炎、淋巴结炎等炎症性疾病。
选择使用哪种药物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症状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同时,这些药物都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结语
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对缓解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效果。然而,其使用需遵医嘱,特殊人群需谨慎,不能作为预防用药,且不宜长期服用。在选择用药时,应根据自身症状和医生建议,合理使用,切勿盲目跟风或自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