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铁:从零到“十字+环线”的蜕变
哈尔滨地铁:从零到“十字+环线”的蜕变
2024年五一假期,哈尔滨地铁线网客流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0.94万人次。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哈尔滨地铁的运营实力,更标志着这座中国最北端的地铁系统已经步入成熟阶段。
从零到一: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的诞生
哈尔滨地铁的建设历程堪称中国地铁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哈尔滨地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9月,哈尔滨地铁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团队需要克服极寒天气、冻土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困难。
2013年9月26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最北端的地铁系统正式投入运营。这条贯穿城市东西的主干线,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更为后续线路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字+环线”:城市交通的新格局
2017年1月26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二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2024年11月26日,随着3号线二期西北环道里段8座车站正式开通初期运营,哈尔滨地铁终于实现了“十字+环线”的网络格局。
“十字+环线”格局的形成,让哈尔滨地铁线网车站增加到78座,运营里程达到91.57公里。这一布局不仅优化了城市交通结构,更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据统计,道里群力地区与老道外之间可以实现20分钟直达,香坊区与道里江边区域间的通勤时间也缩短至30分钟。
运营成效:客运强度全国第五
随着“十字+环线”格局的形成,哈尔滨地铁的运营成效显著提升。2024年1月至8月,哈尔滨地铁线网年度累计客运量达到2.36亿人次,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37.24%。特别是在夏季,哈尔滨地铁的客运强度达到1.30万人次每公里日,在全国53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中排名第五。
哈尔滨地铁的运营效率也在不断提升。通过优化行车间隔、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地铁1号线的最小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58秒,2号线和3号线的最小行车间隔也分别达到4分58秒和5分58秒。同时,哈尔滨地铁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戴口罩人脸识别过闸”技术,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这一功能的城市。
智慧地铁: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哈尔滨地铁的建设历程,更是一部“破冰前行”的奋斗史。在3号线哈工大站,建设者们用3年时间人工暗挖,创造了哈尔滨地铁1号线建设史上的奇迹。在2号线过江隧道工程中,建设者们面对富水砂层和围岩稳定性差等诸多困难,选用泥水平衡盾构机、增加管片厚度、背后注浆等创新工艺,开创了国内江底冬季施工的新纪录。
未来,哈尔滨地铁将继续推进智慧化建设。目前,地铁2号线一期已实现全线智慧地铁功能,3号线二期东南环与西北环智慧车站也已实现“拉手”,成功构建线网型智慧地铁运营新模式。智能环境控制、智慧人脸识别过闸、站台屏蔽门配置多媒体显示屏等,都为乘客出行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展望未来:二期建设规划蓄势待发
尽管哈尔滨地铁一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市交通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根据规划,哈尔滨地铁将建设九线一环,总里程达到340公里。目前,二期建设规划正在积极推进中,4号线一期和5号线一期已进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阶段。
哈尔滨地铁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从最初的“零”到如今的“十字+环线”,哈尔滨地铁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更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二期建设规划的推进,哈尔滨地铁必将为这座冰雪之城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