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诈老陈”到“老陈”:一位民警的反诈之路
从“反诈老陈”到“老陈”:一位民警的反诈之路
近日,曾红遍全网的反诈民警陈国平宣布不再进行线上反诈工作,只参加线下反诈宣传活动,并将账号名字从“反诈老陈”改为“老陈”。这一决定标志着这位曾经的“反诈网红”正式退出了线上反诈宣传的舞台。
2021年9月,陈国平因一次偶然的直播连麦走红网络。在那次直播中,他与一位画着夸张眼线、穿着太监服饰的主播连麦PK,对方见到身着警服的陈国平后慌张地说:“我是搞笑的,哥,我啥事儿也没犯,绝对是良民。”这种巨大的反差让陈国平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他的账号在9月4日单日涨粉181万。两天后,他连续直播三场,长达六个小时,最高78万人在线,播放量突破1.2亿。
走红后的陈国平尝试了各种创新的反诈宣传方式,包括与明星网红连麦、参加综艺、跳操等。他甚至在2022年3月辞去公职,专心从事反诈公益事业。然而,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也带来了诸多争议。2024年2月,陈国平发布“全国求职”视频,称一个人做反诈宣传势单力薄,希望全国警方能给他提供合作机会。这一举动引发大量质疑,有网友指责他借机炒作,甚至在收到济宁消防的邀请后因举报而合作搁置。
陈国平的案例反映了反诈宣传在创新与规范之间的困境。一方面,传统的反诈宣传方式难以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和创新方式来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又可能引发公众质疑,影响反诈工作的公信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反诈中心APP成为反诈工作的重要工具。这款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开发的APP,具备强大的诈骗预警功能。当用户收到涉嫌诈骗的电话、短信、网址或者安装涉嫌诈骗的APP时,APP能够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及时预警,大幅降低用户受骗的可能性。同时,APP还提供了快速举报功能,让用户在发现诈骗线索时能够迅速举报,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有力支持。
APP内设丰富的防诈反骗知识库,定期推送最新的防骗文章和真实诈骗案例。通过深入剖析诈骗手法和案例,帮助用户提高防骗意识,学会识别各种诈骗套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防骗知识。此外,APP还提供了便捷的风险查询功能,让用户在涉及陌生账号转账时能够验证对方的账号是否涉诈,包括支付账户、IP网址、QQ、微信等,及时避开资金被骗风险。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诈骗手段,仅仅依靠反诈APP和传统宣传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以直播带货为例,这种新兴的电商模式已经成为诈骗高发区。根据《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显示,涉及虚假宣传的舆情数据占比高达38.97%,“虚假宣传”成为消费者维权过程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从食品到保健品,从日用品到奢侈品,虚假宣传无处不在。一些主播通过夸大功效、含糊其词等方式误导消费者,甚至有网红利用粉丝信任进行诈骗。例如,拥有6898万粉丝的网红“太原老葛”因涉嫌诈骗被立案,此前他曾带货“复活项链”,声称能遇难成祥、死而复生。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反诈体系。这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预警和拦截,更需要在法律、教育、社会动员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同时,公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轻信、不盲从,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举报和求助。
陈国平的退出或许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反诈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保护好每个人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