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带你品味襄阳美食:从牛肉面到酸浆面的非遗传承
孟浩然带你品味襄阳美食:从牛肉面到酸浆面的非遗传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着对家乡襄阳的深深眷恋。在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中,主持人撒贝宁带领观众寻访孟浩然的足迹,不仅展现了襄阳的山水之美,更将襄阳的美食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襄阳牛肉面:三百年的味道传承
襄阳牛肉面,这道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美食,不仅是襄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湖北“十大楚菜名点”之一。据记载,襄阳牛肉面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最初在汉江大桥北桥头一带兴起,因回民聚居而逐渐发展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一碗正宗的襄阳牛肉面,讲究“一辣二麻三鲜”。面条筋道,汤底浓郁,常搭配豆瓣酱或芝麻酱等调料,再配上鲜嫩的牛肉和牛杂,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目前,襄阳牛肉面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国经营“襄阳牛肉面”的市场主体达2.8万多家,其中襄阳本地近7000家。
在襄阳本地,想要品尝最地道的牛肉面,不妨去“香故里”或“解放桥豆腐面”一试。这两家店铺不仅是当地人的最爱,更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值得一提的是,襄阳牛肉面还走出了国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家襄阳牛肉面馆开业即引发轰动,每天限量供应的六七十碗面常常供不应求。
琚湾酸浆面:两百年的非遗传承
如果说襄阳牛肉面代表了襄阳的市井味道,那么枣阳琚湾酸浆面则展现了襄阳饮食文化的精致与匠心。作为枣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琚湾酸浆面已有200多年历史,2013年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琚湾酸浆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复杂的制作工艺。面要好,选上等的小麦精粉轧成有筋道的细面条备用。制作酸浆是关键,不然再好的面条,酸浆不好,口感也欠佳,因而捂酸浆这道工序尤其重要。夜幕降临,枣阳城区大街小巷热闹非凡,面馆内外到处都是享受酸浆面美食的人们。
每年三月开始,琚湾镇各大酸浆面馆都是座无虚席,每天人流量达万人以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特色非遗文化,琚湾成功研发出了开袋即食型酸浆面,为酸浆面走向全国人民餐桌打下基础,让更多人能品尝到枣阳美食,感受到非遗魅力。
其他特色美食
除了牛肉面和酸浆面,襄阳还有许多值得品尝的美食。比如宜城大虾,以其鲜嫩爽口、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而闻名,是夏季夜宵的热门选择。还有清汤,皮薄馅嫩,汤鲜味美,是襄阳的传统风味小吃。金刚酥则是马蹄形酥饼,香脆易化,适合各年龄段人群。
孟浩然曾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在襄阳,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从襄阳牛肉面到琚湾酸浆面,这些美食不仅展现了襄阳的地方特色,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跟随孟浩然的脚步,品味襄阳美食,感受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一段难忘的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