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棕熊频现人类生活区,如何缓解人熊冲突?
西藏棕熊频现人类生活区,如何缓解人熊冲突?
2024年5月,西藏一户居民家中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四只西藏棕熊组团翻越大门,进入院中寻找食物。这一幕不仅让现场人员惊慌失措,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熊冲突问题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类似事件在西藏地区屡见不鲜。在青海一牧民家中,一只西藏棕熊闯入室内反客为主,甚至击碎窗户玻璃;在萨普景区等地,棕熊频繁出现在人类生活区域,翻找垃圾堆、抢食家畜,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熊冲突频发的背后
西藏棕熊,又称藏马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熊亚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它们体长约1.8-2.1米,肩宽约1米,体重最大可达400公斤,是青藏高原上捕猎能力最强的猎食者之一。然而,这位高原霸主为何频频“光顾”人类生活区?
专家分析,人熊冲突的加剧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棕熊栖息地发生变化,迫使它们不得不下山寻找食物。其次,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棕熊的生存空间。此外,人类食物的吸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三江源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棕熊经常闯入牧民房屋寻找储存的食品,死家畜和厨余也会把熊吸引到居民区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西藏棕熊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这也增加了人熊相遇的概率。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间,青海省记录了7494例猛兽造成的财产和人身损害,其中42%与棕熊有关,14例致人死伤的案例中,全部与棕熊相关。
多管齐下,缓解人熊冲突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熊冲突,西藏自治区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力求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保障人类安全。
物理防护:筑起安全屏障
在冲突频发的牧区,防熊屋、特制网围栏、电子围栏等物理防护设施正在逐步推广。这些设施能够有效阻止棕熊进入人类生活区域,减少直接冲突的发生。据统计,仅在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就计划实施特制网围栏24处(总面积7200平方米)、电子围栏18处(总面积10800平方米)。
环境管理:切断食物来源
严格管控垃圾和食物,避免吸引棕熊,是预防冲突的关键措施之一。在青海,民间野生动物保护机构雪境积极推动当地牧民严格管理垃圾,避免熊被引诱到居民区。同时,一些饭店不得不在外面加装钢丝网,防止棕熊翻窗而入。
科技监测:掌握活动规律
利用红外相机等设备监测棕熊活动,有助于及时掌握其行踪,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在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计划安装30套红外相机,以加强对棕熊活动的监测。
社区参与: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野生动物防范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是实现人熊和谐共处的重要一环。专家建议,遇到棕熊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激怒它,不要大声尖叫或逃跑,应慢慢远离到达安全距离后再快速离开。同时,切记不要投喂或近距离拍摄棕熊,以免引发危险。
专家建议:科学应对是关键
专家指出,虽然西藏棕熊体型庞大、力量惊人,但它们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大多数攻击事件都是由于人类不当行为引发的,如投喂、惊吓或威胁到幼崽。因此,科学应对和合理防范是避免冲突的关键。
西藏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表示,未来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野生动物防范宣传,会同相关科研单位在野生动物出没频繁的区域埋设警示牌,开展野生动物危害防范宣传,最大限度降低人身伤害,确保牧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同时又确保野生动物的安全。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保护西藏棕熊这一珍稀物种的同时,也要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需要政府、社区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护措施,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