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的绿色样本
长白山天池: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的绿色样本
长白山天池,这颗被誉为“东北明珠”的高山湖泊,不仅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更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湖。作为欧亚大陆东缘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让这片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学保护:构建全方位生态监测体系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建了“天地空一体化”林业监测预警体系,以及集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应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指挥平台,实现“人防”向“人防+技防”的历史转变。走进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终端对辖区森林实时监控。“利用‘森林眼’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灭火监控指挥工作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公司防火办主任周辉介绍,科技赋能有效解决了夜间人工监控森林火情的实际困难。
重拳出击:开展专项行动守护生态安全
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持续开展“反盗猎反盗伐”“红松种源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保护区内的9个保护管理站全天候运转,巡护员们每天需要在原始森林里行进十几公里,对管辖区域进行零死角巡护,确保万无一失。
成效显著:珍稀物种重现生机
在科学保护和严格管理下,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珍稀物种纷纷“回家”。2021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划出1.41万平方公里土地为虎豹重建家园,横跨吉林和黑龙江。公园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范围内的野生东北虎已达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已达80只左右,活动范围超过1.1万平方公里。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也成为了长白山的常客。吉林省科普服务中心近期再次监测到中华秋沙鸭雏鸟戏水的场景。通过视频终端可以看到,“鸭妈妈”正带着一群“鸭宝宝”在水面玩耍。常年在长白山区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朴龙国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拍摄到雏鸟“跳巢”等罕见画面的机会也变多了。
生态旅游: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长白山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202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旅游业创历史新高,累计接待游客27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0.5%。在东北冰雪旅游整体“出圈”的2023/2024雪季,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72万人次,比2018/2019雪季增长164.3%。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长白山景区实施了一系列服务提升措施。比如,下移山门,在二道白河镇新建游客集散中心,避免游客直达山门排大队的情况;设置最大承载量,拒绝不顾生态环境和游客体验的大量放票;推出“长白山一机游”平台,实现景区门票、酒店预订、美食推荐等一站式服务。
未来可期: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长白山的旅游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025年,沈白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届时北京至长白山路程将压缩到4小时。预计到2025年,长白山景区接待人数将达500万人次,全域旅游人数将达2000万人次。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飞表示,将以世界地质公园为有力抓手,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优先,将长白山建设成为避暑休闲、冰雪旅游、温泉康养、生态文化、山地运动胜地,打造“两山”理念试验区和样板式开发区,努力向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长白山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片神奇的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