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新材料产业助力经济腾飞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新材料产业助力经济腾飞
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这一亮眼的成绩单,标志着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已进入快车道。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将建成超充站2040座、超充桩4000个以上,实现新能源汽车与超充网络相互协同、与电网融合互动。
在政策引导下,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543家,整车企业19家,产业链“从全到强”稳步发展。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关键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重塑。以长安汽车为例,这家车企通过实施“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研发“新蓝鲸动力”、金钟罩电池、SDA数智平台等核心技术,并与华为等头部企业跨界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2024年,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3.4万辆,同比增长52.8%。
赛力斯的“逆袭”更是令人瞩目。这家以生产3万元微型面包车起家的企业,依托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倾力打造数智汽车,成功打入豪华车市场,品牌价值几何级跃升。2024年,赛力斯披露的年报业绩预盈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到309.3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
新材料产业助力重庆制造业升级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新材料产业正为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大足区作为重庆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承载地,2023年以来成功签约投资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9个,正式合同额677亿元;投资2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个,正式合同额367亿元。其中,投资65亿元的固态复合材料电池制造项目入选重庆市2024年一季度制造业招商项目10强榜。
大足区聚焦靶向招商,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再生资源及新材料2个主导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现代五金、光电等4个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打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无人机及航空地面设备等6个领域细分产业集群。
在新材料领域,大足区充分发挥“人无我有”的资源禀赋优势,立足邮亭园区为重庆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优势,聚焦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已成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江西环锂、全固态复合材料电池制造及成套产业链项目。立足大足丰富锶矿矿产资源和锶盐新材料产业园被认定为化工园区这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聚焦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对接产业项目,先后引进元和新材料、瑞得思达光电新材料、北京丹斯克新材料等锶盐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庆沃肯新材料紫外线吸收剂行业龙头企业。
目前,沃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双桥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一期占地100亩,年产5000吨光敏材料及光刻胶,是该公司在国内规划建设的最大生产基地,填补了渝西地区光刻胶材料产业的空白。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重庆的经济韧性,更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随着重庆在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领域的持续发力,这座西部工业重镇正加速向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高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