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丹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剑阁县:丹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四川省剑阁县位于川北山区,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非常适合道地中药材生长。近年来,剑阁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其中丹参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政策引领,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剑阁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4年,全县计划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万亩,其中丹参种植面积近5000亩。为推动产业发展,剑阁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中药材种植。
在王河镇中药材基地,剑阁县粮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汶昌正组织30余名群众忙碌着种植丹参。今年,该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县700余户农户参与丹参种植。目前,种植工作已全面铺开,基地面积从上年的300亩扩大到600余亩。
科学种植,确保产品质量
为确保丹参种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合作社都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确保农户种植收益。
丹参种植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选择空气流通性好、土壤养分充足且呈中性或微酸性的地块。种植过程中,合作社严格控制温度在18℃左右,保持湿度在80%左右,确保丹参的生长环境适宜。
经济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
丹参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每亩丹参的种植成本约为6000元,包括土地租金、种子费、水电费、农药肥料费等。第二年进入产新期后,每亩可产出800斤丹参,按市场价11元/斤计算,每亩收益可达8800元,纯利润约2800元。
除了种植收益,中药材产业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以粮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从种植到管理再到收获,全年需要支付的人工费用超过80万元。许多年龄较大的村民通过在基地务工,每年可获得1万余元的收入。
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剑阁县在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同时,还积极拓展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当地企业开发了黄芪、石斛等汤药泡浴产品,并结合剑门关土鸡、剑门豆腐等地方特色食材,推出了天麻罐罐鸡、党参黄芪炖鸡、养生豆腐宴等药膳养生菜品。
此外,剑阁县还建立了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县31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中医馆标准化建设,348个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针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实施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以上老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分别达到75.9%和86.2%。
展望未来,前景广阔
剑阁县丹参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剑阁县将继续巩固提升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质效,完善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推动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同时,剑阁县还将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康养”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实现药香民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