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媒体探秘泉州千年古迹:多元文化交融的“世遗之城”
上海媒体探秘泉州千年古迹:多元文化交融的“世遗之城”
2023年4月13日,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的“穿越宋元·知行泉州——上海媒体、大V泉州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上海的主流媒体代表和网络名人代表齐聚泉州,深入探访这座千年古城,感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中西融合的魅力。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
泉州,这座被誉为“世遗之城”的古城,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泉州见证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发展。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一步提升了泉州的国际知名度。
泉州的历史文化魅力,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遗迹上,更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遗产。走进泉州,目之所及,是游人如织、簪花斗艳,是古桥深远、古巷悠长;耳畔传来南音袅袅、戏曲悠悠。你会在一山一景、一街一巷、一塔一楼、一寺一院中,与厚重的历史撞了个满怀,也会在南音、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等古老戏曲中,艳羡闽南文化的无穷魅力,还会被泉州的“敢为人先、爱拼敢赢”城市精神所深深折服。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深情写道:“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著名媒体人白岩松更是盛赞:“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你只要热爱生活,你就一定会爱上泉州。”
文化交融:开元寺与清净寺的千年对话
上海媒体代表们首先来到泉州古城的核心——开元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佛教寺院,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内的镇国塔和仁寿塔,作为中国最高孪生石塔,巍然屹立,见证着泉州的沧桑变迁。
在开元寺西塔四层,一尊“猴行者”雕像格外引人注目。这尊尖嘴鼓腮、头戴金箍的石刻,左手执戒刀,右手曲于胸前,手指捻着胸前的念珠,腰间系有《孔雀王咒》和宝葫芦,浮雕右上角刻有“猴行者”三字。这尊雕像不仅与《西游记》有着密切联系,更体现了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离开开元寺,媒体团一行来到清净寺。这座始建于1009年的伊斯兰教寺院,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清净寺临街而立,仿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风格而建,现存有门楼、奉天坛、明善堂等建筑和数根石柱、《敕谕》等多方碑刻,是宋元泉州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的物证。
短短几百米的涂门街上,关岳庙、清净寺、文庙等不同信仰的精神圣地和谐共存,展现了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正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见证。
古城新韵:文旅融合的泉州实践
此次探访活动中,上海媒体代表们还深入体验了泉州的文旅融合发展。在西街上,东西双塔与繁华的步行街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媒体代表们品尝了地道的泉州小吃,如面线糊、姜母鸭、土笋冻等,感受着泉州独特的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春节期间,泉州推出了“七彩刺桐蛇”艺术装置,进一步提升了古城的旅游吸引力。这些由7只造型各异、可爱萌趣的“蛇蛇”组合而成的艺术装置,分别名为“海海”“丝丝”“泉泉”“州州”“欢欢”“迎迎”“鲤鲤”,每只“蛇蛇”均融合了闽南文化、非遗元素,成为游客打卡的新热点。
结语:泉州文旅的未来展望
此次“穿越宋元·知行泉州”活动,不仅让上海媒体代表们深入了解了泉州的历史文化,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媒体报道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泉州正以“世遗之城”的崭新名片,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蓝图上挥毫泼墨,推动泉州从“网红”变“长红”,持续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