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皂苷钠的药理研究及制剂
七叶皂苷钠的药理研究及制剂
七叶皂苷钠是一种从天师栗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钠盐,具有抗炎、抗渗出及消肿等药理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叶皂苷钠的药理机制、不同剂型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图1 七叶皂苷钠的性状图
背景及概述
七叶皂苷钠(Sodium aescinate, SA)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干燥成熟果实(娑罗子)中提取得到的三萜皂苷钠盐,是新一代的抗炎抗渗出及消肿药物。研究表明,七叶皂苷钠能提高机体内ACTH和可的松的血浆浓度,促进血管壁PGF-2的分泌,清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的作用。此外,它还能加快静脉血液流速,促进淋巴液回流,提高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保护血管壁。
制剂
七叶皂苷钠作为脑血管扩张药,目前有三种剂型:注射剂、片剂和凝胶。
注射剂:能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a的分泌,清除机体内自由基,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
片剂: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减轻静脉瘀血症状,增强血管弹性,增加血管张力。
凝胶:涂抹后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水肿。
上市药物注射用七叶皂苷钠(Sodium aescinate for injection, SA-I)具有起效迅速、生物效应维持时间长的优点,一次给药后消炎、抗渗出活性可维持16小时以上,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水肿,减轻病人痛苦。但是由于皂苷的特殊理化性质,致使该制剂具有诸多缺陷:七叶皂苷钠为三萜皂苷钠盐,本身刺激性较强,静脉注射极易引起注射部位疼痛,且多次静脉注射会引发静脉炎,在静脉滴注中,要密切观察,以防止七叶皂苷钠浸润到周围结缔组织而引发皮疹;另外其在输注过程中容易引发溶血反应;具有较强的肾功能损害,导致其具有较强的毒性等;配制时易出现泡沫,配制不方便;因此开发刺激性小、安全性好、配制便捷、使用方便的七叶皂苷钠静脉给药制剂成了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侯广平,池广明. 七叶皂苷钠的药理作用及其主要临床应用.《中国药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