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Luhrmann教授揭秘:流浪者为何拒绝政府住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Luhrmann教授揭秘:流浪者为何拒绝政府住所?

引用
孔夫子旧书网
9
来源
1.
https://mbq.kongfz.com/detail_1094338_83_100/
2.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07/detail/
3.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7599200.html
4.
https://www.shspdjw.com/about/notic/126.html
5.
https://m.cnkang.com/yyk/hospdept/4767/126351/
6.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6458082.html
7.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7412069.html
8.
http://m.1010jiajiao.com/gzyy/shiti_id_d805891c9bfc7ccad4048759711906ec
9.
http://m.1010jiajiao.com/gzyy/shiti_id_62c18fd76bfc7093568c056700bffead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家Luhrmann教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一场关于流浪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专题讲座。作为该领域的知名学者,Luhrmann教授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流浪者选择街头生活而非政府提供住所背后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

01

流浪者的选择:街头生活 vs 政府住所

Luhrmann教授的研究聚焦于美国流浪者群体,特别是那些明明有资格获得政府提供的住所,却依然选择流浪街头的人。这一现象看似悖谬,实则蕴含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动因。

研究发现,许多流浪者并非不知道政府提供的住所条件更好,但他们担心,一旦接受政府的安置,就意味着自己被贴上了“精神病人”的标签,从而被社会进一步边缘化。在他们看来,住在特定的街区或收容所,无异于向社会宣告自己的“疯狂”,这比流浪本身更令人难以接受。

02

社会文化因素:流浪者心理的重要影响源

Luhrmann教授指出,流浪者对政府住所的抗拒,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社会标签效应:在西方社会,精神疾病往往与污名化联系在一起。流浪者担心,一旦接受了政府的安置,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身份,这将导致社会对其产生负面评价和歧视。

  2. 社区归属感缺失:许多流浪者来自破碎的家庭或社区,缺乏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来说,街头生活虽然艰难,但至少能保持一定的自由和独立,避免被强制纳入一个可能并不接纳自己的社会体系。

  3. 文化观念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家”的理解不同。对一些流浪者而言,固定的住所并不等同于“家”,真正的“家”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非物理空间的束缚。

03

研究启示:重新思考社会救助方式

Luhrmann教授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流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她指出,单纯提供物质帮助(如住房)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问题,反而可能加剧流浪者的心理困境。因此,社会救助工作需要更加关注流浪者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背景,采取更加人性化和包容性的措施。

例如,可以考虑建立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救助体系,让流浪者在获得帮助的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尊严。此外,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促进社会对流浪者群体的理解和接纳,也是解决流浪问题的重要一环。

Luhrmann教授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流浪现象的认识,更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关注流浪者内心的真实需求,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获生活的希望和尊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