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超重了吗?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
你家孩子超重了吗?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6 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 3.6%,6~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 7.9%;而1982 年的报告显示,我国 7~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 0.2%。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最关键因素。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如何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素养?
- 积极学习营养健康知识:
正规的营养健康信息来源包括有:
- 学校营养教育课程或活动
- 专业人员营养咨询
- 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大学、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正规机构发布的信息。
- 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
安排学龄儿童到农场、菜园、市场、超市和厨房,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食物的选择和制作中,掌握相关技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 家庭构建健康食物环境:
家长们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和支持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
- 食物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日常膳食中做到食物多样化,每天的食物种类应包含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 种以上食物。
膳食结构合理化,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全谷物、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少油少盐,控糖禁酒,足量饮水。
儿童青少年各类食物推荐摄入量可参考下表。
- 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 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 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规律饮食。
- 早餐的食物应包括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
- 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要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
- 在外就餐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为什么要好好吃早餐?
吃好营养早餐,健康收益多!
备注:图片来源于2024全民营养周传播工具包
如何吃好一顿早餐?
早餐要品种多样,色彩丰富,包括以下四类中的三类及以上:
- 谷薯类:如馒头、花卷、全麦面包、面条、红薯、米饭等。
- 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菠菜、苹果、香蕉等。
- 动物性食物:鱼禽肉蛋类,如鸡蛋、牛肉、鸡肉、虾等。
- 奶类、大豆和坚果:如牛奶、酸奶、豆浆、豆腐脑、花生、核桃、瓜子等。
早餐的食物量要充足: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占全天的25%~30%,与中晚餐相当。
如何挑选零食?
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之外所摄取的食物和饮品。《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零食分为三类,以绿色、黄色和红色表示三个推荐级。
- 选择健康饮品
- 天天喝奶,每天300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 主动足量饮水,学龄儿童每天800-1400ml,首选白开水。
-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
- 禁止饮酒和喝含酒精的饮料。
300ml液态奶的相当量奶制品(以钙含量为基准)
备注:图片来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什么是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是指含有人工添加糖的,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例如以下饮品中的人工添加糖为果葡糖浆和白砂糖,其含糖量为8.6%。
- 积极开展身体活动
关键推荐:
- 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 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 减少静坐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且越少越好。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家长、学校、社区共建积极的身体活动环境,鼓励孩子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 学龄儿童中高强度有氧运动举例。
- 学龄儿童肌肉力量练习、骨强化活动举例。
- 学龄儿童各年龄段推荐睡眠时长
- 定期监测体格发育
关键推荐:
- 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 正确认识体型,科学判断体重状况。
- 合理膳食、积极开展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
- 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防控儿童肥胖。
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
2~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以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BMI标准差法进行判定。
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判定以年龄别BMI为标准,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点且小于“肥胖”界值点者为超重;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界值点者为肥胖。
7~17 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的判定通常以腰围值为标准, 凡腰围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第 75 百分位数(P75)且 小于第 90 百分位数(P90)者为正常腰围高值,或中心型超重; 凡腰围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第 90 百分位数者为高腰围,或中心型肥胖。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简介[J].营养学报,2018,40(5):417-418.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4]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