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者如何用养老金理财?
灵活就业者如何用养老金理财?
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24年11月末,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吸引7279万人开户参加,其中不乏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政府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养老金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新的养老保障渠道。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制度要点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如有)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1 + 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
-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由省或市公布。
- 平均缴费指数:根据历年缴费基数与当地社平工资比值计算得出。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个人账户储存额:包括历年缴费总额及利息。
- 计发月数:按退休年龄确定,如60岁退休为139个月。
- 过渡性养老金:针对1996年前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计算方式因地区而异。
以山东省为例,假设某灵活就业人员按最低档次(60%)缴费:
- 基础养老金:若缴费15年,约为养老金计发基数的12%,即约932元;缴费30年则为24%,约1864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假设账户余额为6万元,60岁退休时每月可领约431元。
- 过渡性养老金:若有两年视同缴费年限,额外领取约121元。
综上,该人员15年缴费后每月养老金约1363元,30年缴费后约2632元。
养老金理财的具体方法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的资金,可以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已增加至942只,其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285只、保险产品165只、理财产品26只。
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基础上,通知明确,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新增的3类均为风险低、收益稳的产品,也比较简单透明,将有利于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为广大参加人特别是风险偏好较弱群体提供了更多选择。
案例分析和建议
以34岁的黄女士为例,她几个月前通过交通银行小程序预约了个人养老金开户。她算了一笔账:“我税前年收入约20万元,对应的个税边际税率为10%。考虑到最后领取要缴3%个税,每年如果存12000元,不算买产品的收益,大概能赚800多元。这既是投资,也是为自己攒点养老钱。”
专家建议,灵活就业人员在进行养老金理财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个人年龄和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产品。年轻人可适当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而临近退休的人则应选择稳健型产品。
投资期限: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封闭运行的,只能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情形下领取。因此,投资期限较长,应选择适合长期投资的产品。
税收优惠: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其重要优势之一。在选择产品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产品收益:虽然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资金可以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各类金融产品,但不同产品的收益情况差异较大。应选择历史业绩良好、管理团队专业的产品。
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
流动性风险:个人养老金账户封闭运行,资金不能随时取出,需要在符合条件时才能领取。因此,不应将短期需要使用的资金放入个人养老金账户。
市场风险:虽然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资金可以投资于各类金融产品,但这些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产品风险,谨慎投资。
政策风险:个人养老金制度尚在发展初期,相关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投资者应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信息保护:在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和购买相关产品时,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渠道。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新的养老保障渠道。通过合理规划和投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养老资金,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建议广大灵活就业人员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尽早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