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梁思成夫妇登上春晚舞台,传统建筑焕发新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梁思成夫妇登上春晚舞台,传统建筑焕发新生

引用
人民网
14
来源
1.
http://bj.people.com.cn/n2/2024/0805/c14540-40934170.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5/01/20/ARTI7c1Xsodt6M1T8oBkU6Lv250120.shtml
3.
https://www.yicai.com/news/102450349.html
4.
https://news.tju.edu.cn/info/1005/74012.htm
5.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47247
6.
https://k.sina.cn/article_1880883723_p701c020b02700g7pm.html
7.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908997814.html
8.
https://news.tju.edu.cn/info/1005/74009.htm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5/15/80048972_1128832504.s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9D%9B
11.
https://www.ts.cn/xwzx/gnxw/202407/t20240727_22757164.shtml
12.
https://shuopinjiaju.com/archives/2728
13.
http://sanyamuseum.com/a/2/2024/0521/6857.html
14.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2/41015.htm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档名为《栋梁》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惊艳亮相。在不到3分半钟的时间里,节目带领观众穿越千年,领略了从佛光寺东大殿到故宫太和殿等十二座中国古建筑瑰宝的魅力。这场视觉盛宴背后,凝聚着无数建筑学者的心血与智慧。

为了确保节目中的每一帧画面都符合建筑学学术和测绘标准,央视春晚团队特别邀请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作为专家团队。天大团队依托延承了八十余年的古建筑研究成果,为节目提供了十二份详实的古建筑测绘成果。从屋顶瓦片的垄数到斗拱的结构细节,所有建筑构件都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还原。

这场跨越千年的建筑之旅,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更凝结了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学家们的心血与奉献。梁思成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与林徽因共同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梁思成夫妇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古建筑的测绘与研究上,更在于他们开创性地将西方现代建筑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建筑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建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林徽因虽因性别限制未能获得正式的建筑学学位,但她凭借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栋梁》节目中,梁思成绘制的建筑手稿被巧妙融入舞台设计中,这些手稿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梁思成的手稿以其严谨的线条和精确的比例,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也体现了他作为建筑学家的深厚功底。

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成的外孙女于葵也来到了春晚现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近年来致力于整理和研究梁思成、林徽因的遗作,她撰写的《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一书,以家人的视角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林徽因形象。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书信、文稿和照片,为我们了解这对建筑学伉俪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栋梁》节目中展示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正是梁思成夫妇曾经深入研究过的建筑瑰宝。祈年殿作为天坛的主体建筑,其独特的圆形结构和精美的内部装饰,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而北京中轴线,这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之脊”,则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024年,北京中轴线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天津大学团队的精密测绘,到梁思成手稿的重现,再到于葵的现场见证,《栋梁》节目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会到了一代代建筑学者为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遗产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正如梁思成所说:“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向那些为传承中国建筑文化做出贡献的学者们致敬,同时也期待着更多年轻人能够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让中国建筑之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