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军民融合发展新动向:C919起落架背后的秘密
湖南军民融合发展新动向:C919起落架背后的秘密
2024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圆了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更彰显了湖南在军民融合领域的技术实力。在这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产大飞机上,起落架和机轮刹车系统均由湖南企业自主研发生产,为“湖南智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南脚”支撑国产大飞机
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起落架”),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主起落架系统供应商。2010年7月9日,中航起落架正式成为国产C919大型客机项目主起落架系统供应商。为了学习和借鉴大飞机制造领域成熟公司的经验,中航起落架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署合资合同,携手开展C919主起落架设计、研发与制造。
整个起落架系统由上万个零件组成,仅主起落架上就有4000多个零部件,技术含量很高,配置要求极为苛刻。中航起落架重点选取加工难度最大的43项典型零部件进行试制,包括主起外筒、活塞杆、上下扭力臂、轴销等。
在制造过程中,中航起落架的工程技术人员展现了非凡的工匠精神。例如,负责起落架外筒等大件加工任务的工艺员张成带领团队,每天吃睡在厂里,一个外筒初加工就干了4个月。他们面对的外筒毛坯是2.5米长、2吨多重的高强度钢,这是公司有史以来加工的最大零件。为了加工这个零件,他们不仅改进了设备,还创新了加工工艺,最终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
创新驱动军民融合
湖南在军民融合领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上,更体现在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湖南省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
2024年,湖南省发布了《关于支持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运营补贴、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促进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此外,省委军民融合办还通过组织“军民融合大讲堂”等活动,加强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学习交流,推动新兴技术的军民融合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湖南企业展现了强大的研发实力。例如,中国钢研作为中国商飞的重要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成功研制了C919起落架主体材料——300M钢。这种钢材需要真空热处理技术的精细加工,以避免材料内部的氢渗透,确保零件表面的光亮度和洁净度。更重要的是,它避免了氧化脱碳、增碳和晶界氧化等缺陷,从而显著提升了起落架的表面质量。
此外,湖南还拥有全球吨位最大的8万吨模锻液压机,这台设备在短短几秒钟内就能锻造出C919主起落架的关键零部件。这台设备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模锻件制造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
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湖南企业不仅满足于为国产大飞机提供配套,更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中航起落架的总工艺师邱欣表示,飞机起落架国际外包业务是公司重要业务之一,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参与了国产大飞机制造,还融入了世界航空产业链中。
2013年,中航起落架从瑞士引进了我国航空领域第一条柔性加工生产线。这条35米长的生产线上,一只机械臂在轨道上来回穿梭,自动完成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过程。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创新,该生产线的效率大幅提升,加工波音787左、右锁连杆钩环的时间从32小时缩短到16.1小时,效率提高49.7%。
目前,该生产线已能加工波音787、空客A320起落架防扭臂等9种产品。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深化研究,为进一步扩大产能做好技术储备。
展望未来
湖南在军民融合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全国军民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湖南军民融合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湖南将继续发挥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正如中航起落架总工艺师邱欣所说:“我们不仅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更要在这个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为全球航空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