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提醒:共享充电宝可能暗藏风险,这些情况要当心!
公安部提醒:共享充电宝可能暗藏风险,这些情况要当心!
近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发布重要提醒:部分共享充电宝可能存在质量隐患,甚至被植入木马程序,导致用户隐私数据泄露。这一提醒引发广泛关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身边这个看似便利的"小东西"。
央视曝光:共享充电宝竟能偷窥你的隐私
实际上,共享充电宝的安全隐患早已引起关注。央视曾公开揭秘,通过实验发现,当一个正常的充电宝被不法分子改造后,就能轻易盗取手机信息,包括手机唯一标识码、通讯录、照片甚至是手机应用的账号密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改装服务竟然在电商平台上公开售卖。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店主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虽然销量不大,但有不少回头客,这表明改装充电宝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专家提醒:这些情况下要格外警惕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介绍,当用户连接到被植入木马程序的充电宝时,手机会弹出"是否信任此设备"的提示。如果用户选择"信任",恶意程序就能获取手机控制权,读取个人信息、通讯录、照片等敏感数据,甚至能在后台植入恶意程序,导致手机自动安装不需要的软件或异常发送消息,严重时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如何安全使用共享充电宝?
专家建议,外出时优先携带个人充电设备,尽量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充电宝,特别是街头售卖的小品牌充电宝或扫码赠送的产品。如果必须使用,应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
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在公众场合租赁充电宝
- 购买时选择正规厂家产品
- 安卓用户尽量不要开启"开发者模式"
- 注意手机提示,不要轻易选择"信任"未知设备
- 使用过程中关闭手机USB调试功能
共享充电宝行业:便利与风险并存
共享充电宝自2014年兴起以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20年中国在线共享充电宝设备量已超过440万,用户规模超过2亿人。然而,随着行业发展,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 价格持续上涨,从最初的每小时1元涨至2-6元不等
- 归还难、恶意扣费、隐性收费等现象频发
- 部分设备存在质量隐患,如过热、短路等
- 隐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2023年全国人大代表鲁曼提出要加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监管。2024年3月,共享充电宝相关问题成为两会热议话题。同年5月,广东一女子因归还充电宝困难而怒砸充电宝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作为消费者,在享受共享充电宝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提高警惕,注意个人信息安全。选择正规品牌,谨慎对待未知设备,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