罍街文旅:合肥文旅新地标的创新与蝶变
罍街文旅:合肥文旅新地标的创新与蝶变
在合肥这座千年古城里,一座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文旅新地标正在崛起,它就是由滨湖集团精心打造的罍街文旅项目。作为合肥市老城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罍街文旅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的运营模式,迅速成为合肥新的网红打卡地。
罍街文创小镇:皖南文化的现代演绎
罍街文创小镇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宁国南路与水阳江路交叉口,这里曾是一片废弃水塘,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年接待游客量达600万人次的文旅新地标。罍街的名字来源于合肥出土的大型青铜器——罍,这种商周时期的酒器见证了合肥悠久的酒文化传统。在罍街入口处,一座高达2.5米的青铜罍仿制品格外引人注目,它以2008年出土的国宝罍为原型,按100倍比例放大而成。
罍街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精髓与现代设计元素,飞檐马头墙、牌楼、小桥流水人家等徽派文化符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呈现。漫步街头,仿佛穿越时空,既能感受到千年古城的厚重,又能体会到现代都市的活力。街道两旁,各种老字号美食、特色餐饮应有尽有,每到夜晚,人气鼎沸,各种香味和赞美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罍街不仅是一个美食聚集地,更是一座展示皖南文化的博物馆。街道上随处可见马石磨、马灯、脸谱等古老物件,这些老物件诉说着合肥的历史故事,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合柴1972文创园:工业遗产的文创新生
距离罍街不远的合柴1972文创园,是合肥另一处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这里原为合肥柴油机厂,始建于1972年,曾是安徽省第二劳改支队,后更名为安徽省合肥监狱。2018年,合肥监狱整体搬迁后,这片承载着合肥记忆的土地迎来了新生。
合柴1972文创园占地约430亩,总投资达3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项目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风貌,将老厂房改造成画廊、咖啡店、西餐厅、潮玩店等现代文创空间,实现了工业遗产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园区内,灰色砖墙与山水意境曲面屋顶相得益彰,现代化的轻钢构建与木质格栅装饰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合柴1972文创园的改造设计获得了多个国内外设计大奖,成为合肥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这里不仅是一个文创园区,更是一个集艺术展览、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和游客前来打卡。
贡街:宋式风情的现代诠释
与罍街和合柴1972相比,贡街虽然知名度稍低,但其独特的宋式风情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贡街以宋代建筑风格为特色,通过精美的木雕、石刻和园林景观,再现了宋代的繁华景象。街道两旁,宋代风格的商铺林立,售卖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汴京。
贡街的夜晚尤为迷人,灯火映照下的宋式建筑更显古朴典雅。街道上,身着宋服的演员们不时进行传统歌舞表演,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虽然目前贡街的规模尚不及罍街和合柴1972,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致的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合肥文旅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新星。
创新驱动:合肥文旅的新篇章
罍街文旅的成功,离不开合肥市包河区的创新发展战略。包河区立足自身优势,选准创意文化产业赛道,通过“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园区和街区。据统计,目前包河区已有各类文化产业法人单位6200多家,规上文化企业180家,文化行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家,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生态。
从废弃水塘到网红街区,从旧工厂到文创园区,罍街文旅的蝶变见证了合肥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这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更是一座展示合肥城市魅力的新地标,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创意空间。无论是周末休闲还是文化探索,这里都能提供丰富的游玩选择,让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