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产业“粤”来“粤”好:从“湾区标准”到全球餐桌
预制菜产业“粤”来“粤”好:从“湾区标准”到全球餐桌
2025年春节,预制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春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预制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折射出消费者对便捷、美味餐饮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
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
预制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给端来看,餐饮行业的连锁化、标准化趋势为预制菜提供了广阔市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行业门店数仍低于800万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餐饮企业寻求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预制菜不仅能够降低人工成本,还能确保菜品的口味一致性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成为餐饮企业的理想选择。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便捷、美味餐饮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预制菜以其便捷的烹饪方式和多样化的口味选择,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数据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年夜饭中使用预制菜,其中33%选择自制搭配预制菜,21%直接购买预制菜套餐。
广东省:预制菜产业的领头羊
作为中国外贸出口第一省和工业第一省,广东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广东预制菜产值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长25%,连续三年霸榜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数。截至2023年上半年,广东口岸出口预制菜已达160.5亿元,同比增长10.3%。
广东预制菜产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其国际化布局上。目前,广东预制菜已走进除南极洲外的全球六大洲,主要市场集中在北美、RCEP国家、欧盟和伊斯兰国家。以北美为例,该地区消费能力强,华人华侨众多,仅美国中餐市场规模就达约480亿元。RCEP国家则拥有超过2500万华人,为广东预制菜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
“湾区标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面对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行动,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计划研究制定20项预制菜类“湾区标准”,以保障预制菜从原料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湾区标准”的制定将涵盖预制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产品追溯等。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不仅可以提升预制菜产品的整体质量,还能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心。同时,这也将为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预制菜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添加剂使用的担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预制菜不被允许添加防腐剂,这既符合消费者期待,也引领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此外,预制菜产业还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效应等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打造差异化产品,建立品牌优势,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开发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预制菜产品也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展望
预制菜产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者认知的逐步提升,预制菜有望成为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预制菜产业的国际化布局也将进一步深化,广东预制菜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海外设厂和全产业链布局,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预制菜产品。
可以预见,未来预制菜产业将朝着更加健康、安全、便捷的方向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管理,预制菜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还能为餐饮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将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推动预制菜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