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非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攀升,这些预防措施请收好
世界肝炎日:非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攀升,这些预防措施请收好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近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持续下降,但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尤为突出。这类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了解非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知识,对维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什么是非病毒性肝炎?
非病毒性肝炎是指由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主要包括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与病毒性肝炎不同,非病毒性肝炎不会通过接触或血液传播,主要与个人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非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非病毒性肝炎中最常见的是脂肪性肝炎,也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这种疾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疲劳、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更严重的是,脂肪性肝炎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导致肝脏肿胀和损伤,最终可能引起肝硬化或肝癌。
如何预防非病毒性肝炎?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少吃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如苏打水、运动饮料和甜茶等。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预防脂肪性肝炎的关键。如果超重或肥胖,应逐步减轻体重。建议将BMI控制在18.5-24.9之间。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脂肪积累。
限制酒精:酒精是导致酒精性肝炎的直接原因。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两份标准饮品,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份。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风险因素的人群,定期检查肝功能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
发病趋势不容忽视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278473例,死亡2397人,发病率90.6879/10万,死亡率0.1700/10万。虽然这一数据较往年有所下降,但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在肥胖率较高的地区,脂肪性肝炎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专家预测,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将进一步上升。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保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能量等重要功能。保护肝脏健康,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改变开始,共同守护肝脏健康,远离非病毒性肝炎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