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贺新春:2025年春节亮点纷呈
非遗贺新春:2025年春节亮点纷呈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春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列入该名录的非遗项目,也是全球首个以“节日”形式入选的非遗项目。这一消息传来,不仅让全球华人欢欣鼓舞,更为2025年的春节增添了特殊的意义。
非遗活动点亮春节
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这个春节格外热闹非凡。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活动,包含七大板块27项主体活动,涵盖惠民文艺演出、非遗体验展示等多个领域。
在江苏苏州和四川自贡,全国主会场灯会活动于1月23日和1月21日相继启动。其中,自贡灯会邀请了15个省的灯会灯彩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打造了一个流光溢彩的灯会博物馆。在各地古城、古镇,传统年俗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秧歌、旱船、锣鼓、社戏、庙会、大集等轮番上演,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浓厚的春节氛围。
在乌镇,一场名为“巳巳如意乌镇年”的系列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蓝印花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拳船、高杆船等非遗项目将集中展示,昭明书院还将开设非遗市集,邀请众多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杂耍、草帽、水流星、空竹、变脸等传统技艺。
婺源则推出了“最美乡村·福满新春”系列非遗活动,包括百万烟花秀、非遗项目巡游踩街、非遗板龙灯巡游闹春等。其中,婺源最具代表性的板龙灯将沿着文化广场、文公大桥、旅游集散中心等地巡游,每到一处都会停留表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春节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据统计,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近20个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2024年,有15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直播和报道,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越南,人们会从农历腊月初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准备,包括置办年货、供品,打扫、装饰房间,买年画、春联和承载好运的花等。在朝鲜,过节前人们会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置办新衣和美食,并在正月初一给长辈拜年。在伦敦,每到春节都要举办“中国在伦敦”活动。在法国,巴黎不仅华人聚居区,连市政府广场都挂起了中国红灯笼……
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提升了文化自信,也带动了文旅融合和消费升级。各地纷纷推出特色文旅产品和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山西推出民俗社火、冰雪度假、古建研学、温泉康养、冬景摄影等5个主题的260多项冬季旅游活动。黑龙江开展“6个100”活动,包括百场活动迎新春、百条线路赏冰雪、百名达人进景区等。安徽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和休闲街区策划组织了130多个活动,涵盖非遗展演、民俗体验、夜游巡游、特色展览、年货市集等内容。
据统计,各地将在春节文旅消费月期间举办超过4000项约2.7万场次的文旅消费活动。这些活动将围绕过年、民俗、美食、冰雪避寒、康养、亲子研学、演绎时尚国潮等重点消费需求,推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惠民措施、优质产品,丰富沉浸式体验、夜间光影秀等新供给。
展望未来
春节申遗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这一文化遗产持续焕发活力,如何让春节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如何让非遗活动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