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铭执掌阿里:以AI技术创新驱动未来
吴泳铭执掌阿里:以AI技术创新驱动未来
11月20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面向AI时代的生产力革命,阿里巴巴一直专注做好两件事:一是不断完善AI基础设施和相关支撑体系;二是坚持开源开放,与广大生态伙伴一起,把AI能力转化为千行百业的生产力。
AI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成本持续降低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高强度投入,基于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推动算力成本持续降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通义千问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价格调整。数据显示,通义千问API的价格一年内下降了97%,百万token调用的最低花费已降至0.5元。
这一价格调整的背后,是阿里在AI基础设施上的深厚积累。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架构和提升规模效应,阿里成功降低了算力成本,为更多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AI服务。这不仅体现了阿里的技术实力,也彰显了其推动AI普惠化的决心。
组织架构调整:通义团队分拆与智能信息事业群重组
为了更好地推进AI战略,阿里巴巴近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义团队的分拆。据36氪旗下《智能涌现》报道,阿里旗下的AI应用“通义”已从阿里云分拆,正式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
在此次调整中,通义To C方向的产品经理及相关工程团队全部转移至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调整后,通义PC及App团队与智能搜索产品“夸克”平级,原有的通义实验室则继续留在阿里云体系内。
这一调整被视为阿里推动AI应用从技术层迈向产品的关键一步。通过将通义团队与智能信息事业群整合,阿里旨在更好地发挥智能信息事业群在消费者市场(To C)的优势,为AI应用的商业化落地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未来规划:双轮驱动的AI战略布局
面对日益激烈的AI竞争格局,阿里巴巴正在从两个维度推进其AI战略:
一方面,阿里将重点发力C端产品。由吴嘉负责的智能信息事业群将承担这一重任。吴嘉曾担任淘天用户平台事业部和阿里妈妈事业部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消费者市场经验。通过整合夸克、书旗小说、UC浏览器等产品,智能信息事业群有望在AI应用的消费者市场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阿里将继续强化其在大模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整合零一万物等技术资源,进一步提升千问大模型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有30多万家企业接入阿里巴巴通义大模型,用于重构代码开发、药物研发、生产制造等多个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正在重新审视其对AI初创企业的投资策略。此前,阿里通过战投广泛布局了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多家初创企业。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阿里可能将更加谨慎地对待这类投资,转而聚焦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
结语:以技术创新驱动未来
在AI时代,阿里巴巴正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组织架构和明确战略方向,持续巩固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吴泳铭的战略布局不仅体现了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更展现了对AI生态建设的长远思考。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阿里巴巴有望通过其强大的AI技术和云计算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推动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