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如何缓解喉咙痛?
秋冬季节如何缓解喉咙痛?
秋冬季节是咽喉炎高发期,很多人会感到喉咙干痒疼痛。除了常见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保健方法也备受关注。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刘川医生建议,可以通过耳穴疗法、刮痧疗法、芳香开窍法等多种中医居家保健方法来缓解症状。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喝水、避免辛辣食物也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中医保健方法
耳穴疗法
中医认为,耳与人体经络及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朵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这些特定反应区域即耳穴,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可疏通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五脏精气充盛、经络气血畅达,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临床上耳穴放血、耳穴压豆等疗法常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具体了解这小耳朵的大神通。
治疗范围广泛
迄今为止,耳穴疗法可以治疗的疾病种类已达到20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临床各科。其适应证具体包括失眠、心律失常、高血压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等功能紊乱性疾病;头痛、神经性疼痛、各种扭挫伤等疼痛性疾病;结膜炎、咽喉炎、腮腺炎、流感等炎性疾病及传染病;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等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另外,耳穴还可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以及美容、帮助戒烟戒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临床常用的耳穴疗法
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广的有毫针法、电针法、埋针法、压丸法、刺血法等。耳穴疗法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操作方便,不仅疗效独特,更可补体针之不足。
毫针法和电针法:毫针法是利用毫针针刺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针刺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电针法是在针刺获得针感后,接上电针机通电刺激,适应于神经系统疾患、内脏痉挛、哮喘等。
埋针法:将皮内针埋入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可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作用。
压丸法: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方法既能持续有效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接受度高,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刺血法:以三棱针或采血针针刺耳穴,挤出数滴血即可。一般多用耳尖放血来开窍退热、消肿止痛,适用于高热、昏厥、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等。
耳部自我按摩保健
下面介绍7个耳部按摩方法,可居家自行练习,坚持按摩很有益处。
按摩耳根、提拉耳垂:食指与中指从下方稍夹住耳朵,上下按摩耳根部和提拉耳垂,力度以不感到疼痛为限,每次2
3分钟,每天12次。按摩耳轮、对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对耳轮及对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及对耳轮充血发热,每次2
3分钟,每天12次。按摩三角窝:双手食指指腹按压双耳三角窝,环形按摩一周,拇指在耳背三角窝隆起处与食指对捏,朝耳轮上角方向牵拉,使耳廓向外上方伸展,自动滑动手指松开耳轮,反复15
20次,每天12次。捏提耳尖、耳背:拇指指腹放耳前,食指中指放耳背,向上提、揪、揉、捏耳背至耳尖,反复15
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每天12次。搓、揉耳屏:食指放于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皮肤表面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于喉咙痛,刮痧疗法主要在颈部或颈背部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定位:患者取坐位或其他合适的体位,选取需要刮痧的部位,充分暴露施治部位皮肤。
刮痧:操作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取清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揪皮肤,食、中二指同时发力,将皮肤迅速向上扯动,然后松开复原,反复操作20次左右,直至穴位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痧痕为止。
芳香开窍法
芳香中药具有疏散之性,能外走肌表,开宣毛窍,具有芳香疏泄、散表邪之功,故《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言“凡药香者,皆能疏散表邪”,且芳香为清气之正,自古便被用以制作熏香、佩香以辟除秽浊疫病之邪。因此,临床上常用芳香药治疗外感病。
芳香药的使用历史很久远,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记载。芳香药因气味芳香为“清气之正”,常被用来做香囊佩戴,或者烧成香料来提神醒脑、防疫辟秽。艾灸作为中医里重要的一种外治法,就是用了芳香药的特性。
现在,医生们对芳香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芳香药具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通窍止痛、行气活血、开窍醒神等功效,并从其性味归经加以归纳,根据药性细分为芳香透表、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广泛应用于外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芳香中药与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致病多先犯卫表,芳香药因其疏散之性,或芳香解表,或芳香化湿,在外感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芳香药在治疗外感风邪中的应用:《黄帝内经》记载:“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中风邪为首,其性升散、疏泄,它常常从口鼻而入,先攻击我们的肺部,然后就会出现发热、怕风、咳嗽的状况。此时可用芳香药中的辛凉药以宣肺泄热,如“辛凉平剂”银翘散。整方以大量芳香辛凉药物解表泄热,且配辛温芳香之药,寒温并用,香气大出即取服,充分体现芳香药物在外感风邪中的应用。
芳香药在治疗外感寒邪中的应用:伤于寒邪,即“伤寒”。寒邪一来,人会感到冷,身体紧绷绷的,还容易头痛、身体痛,肺也会受影响,让人咳喘。此时可应用辛温芳香药物,其中辛味者能散能行,性温者祛除寒邪,如小青龙汤。整方用药以辛温为主,酸寒相助,相反相成,近代常用于流感、支气管哮喘、喘息性肺炎等外寒内饮,主症为咳喘的外感病治疗中。
芳香药在治疗外感暑邪中的应用:夏天容易中暑,暑邪来得快,还爱带着湿气一起。人会突然发热,头痛身重,胃口也不好。此时可应用芳香药中清暑透热、甘淡化湿的药物,比如香薷、青蒿,既可清暑化湿,又可养津滋阴。
芳香药在治疗外感湿邪中的应用:长夏时节,湿气重,人容易外感湿邪。这时候人会感到身体沉重,胸闷,胃口也不好。此时可选用芳香辛散、宣气化湿的芳香化湿药,如藿香、豆蔻等,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让身体轻松起来。
芳香药在治疗外感燥邪中的应用:秋天干燥,燥邪爱攻击肺。人会感到口干、喉咙痛,还会咳嗽。此时可应用芳香药中辛凉甘润之品,既清透肺卫,又滋润养阴,如桑叶、香豉等,它们既能清热,又能润肺,像给肺喝了杯滋润的茶。
芳香药与外感疫气
近代疫病多以温疫、湿疫为主或兼见多种病邪,芳香药物在中医药预防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环境调节
秋冬季节室内干燥会加重喉咙痛,建议使用加湿器保持适宜湿度。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温度变化:初秋气温偏高,同时雨水较多,导致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频发,抗病能力下降;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又干燥,就容易感冒。
昼夜温差大:在刚进入秋季的时候,中午气温较高,但是到了晚上的时候,气温就很低,温差变化很容易着凉。
免疫力下降:由于夏季长期在空调房里,身体内的湿气及寒气积累了很久,同时又缺乏户外锻炼,身体的免疫力就会有所下降,因此在秋天就容易感冒。
饮食调养
润喉食材
百合:本身有养心安神,润肺清热等作用,百合可以和枸杞子、莲子、玉竹等一起煮,达到一定的润肺止咳作用,比较适合在气温干燥时食用。
枸杞子:百合和枸杞子一起煮,可以滋补肝肾、祛痰止咳、滋阴润燥,常用于辅助缓解虚劳精亏、腰膝酸痛及眩晕耳鸣等症状;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等功效,百合和莲子一起煮可缓解焦虑、急躁等症状,对肺热、咳嗽、喘息、痰多的人,能起到一定的化痰平喘,润肺清凉作用;
玉竹:玉竹也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和百合一起煮可以辅助缓解干燥引起的喉痛不适,比较适合秋天和冬天饮用。
雪梨:雪梨干、罗汉果、陈皮一起搭配煮水喝,排痰如流水,亲测很牛,甜甜,孩子爱喝!
橄榄: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对橄榄有这样的记载:“橄榄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蟹毒。”可用于(咳咳痰多,咽喉肿痛,热燥烦渴)
食疗方案
百合枸杞粥:百合、枸杞子与大米同煮,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雪梨银耳汤:雪梨与银耳炖煮,能有效缓解喉咙干燥。
橄榄茶:橄榄与甘草搭配,清甜生津,对嗓子非常友好。
注意事项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烧烤、油炸、辛辣等食物会加重喉咙的不適,應盡量避免。
禁菸禁酒:菸酒對呼吸道和喉嚨的刺激性強,會加重乾咳症狀,應完全避免。
多喝温水:温水有助於保持喉嚨濕潤,促進痰液排出,並減少喉嚨乾癢的不適感。
日常预防
合理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建议不超过5℃-7℃。避免空调直吹身体,特别是头部和背部。同时,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身体因温差变化而受凉。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多摄入冷饮和冰淇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再次,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最后,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统。
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秋冬季节喉咙痛虽然常见,但通过中医保健、环境调节和饮食调养等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