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遗址:从世界奇迹到世界遗产
古巴比伦遗址:从世界奇迹到世界遗产
2024年10月,伊拉克古巴比伦遗址传来重大考古发现:在约900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考古队发现了478件珍贵文物,包括陶罐、楔形文字石板和圆柱形印章等。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古巴比伦文明的认识,也再次引发了世人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关注。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古巴比伦遗址位于现代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南约59英里(94公里)处,地处幼发拉底河畔。这座城市的名字源于阿卡德语中的“bav-il”或“bav-ilim”,意为“神之门”或“众神之门”。在希腊语中,这座城市被称为“巴比伦”。
巴比伦最早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港口城市,直到汉谟拉比时期(公元前1792-1750年)才崛起为帝国首都。汉谟拉比不仅通过军事征服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还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上,现存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其282条条文涵盖了从刑事到民事的各个方面,展现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体系。
文明的辉煌
巴比伦文明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605/604-562年)。这位伟大的国王不仅通过军事征服扩张了帝国版图,还对巴比伦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美化,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20万。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古希腊历史学家记载,这座花园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思念故乡山林景致的妻子阿米蒂斯所建。虽然关于空中花园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一直存在,但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空中花园的真实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在巴比伦城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大型建筑的痕迹,这些建筑的结构与古代文献中描述的空中花园相似。此外,遗址中发现的大量植物种子和花粉也表明,这里在古代确实存在着丰富的植被。
除了空中花园,尼布甲尼撒二世还建造了宏伟的伊什塔尔门,这是巴比伦城的北门,用烧制的砖块砌成,并用釉面砖装饰动物。真正的伊什塔尔门现保存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而伊拉克的巴比伦遗址上展示的是复制品。
文明的衰落
巴比伦文明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公元前539年,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攻占巴比伦,结束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统治。随后,巴比伦先后被亚历山大大帝、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和萨珊帝国统治。公元7世纪,随着阿拉伯穆斯林的征服,这座城市逐渐衰落,最终被遗弃。
巴比伦文明的衰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外部征服:连续的外族入侵和统治削弱了巴比伦的国力
- 环境因素:两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如土壤盐碱化
- 文化融合:随着帝国的扩张,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了巴比伦文化的同化
遗址的保护与传承
19世纪中期,随着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世人面前。20世纪80年代,在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领导下,对巴比伦遗址进行了修复尝试,包括重建伊什塔尔门。2019年,这座伟大城市的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然而,巴比伦遗址的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长期的战乱和不稳定局势对遗址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珍贵文物被盗或损毁。此外,自然侵蚀和不当的修复工作也对遗址造成了威胁。尽管如此,巴比伦遗址仍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它提醒着人们珍惜和平,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
古巴比伦遗址不仅是伊拉克的国家宝藏,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也诉说着文明兴衰的深刻教训。正如大英博物馆代理馆长马克·琼斯爵士所说:“亚述巴尼拔的故事是一个古老而真实的人类故事。”同样,巴比伦的故事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