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入局!新版高血压指南大揭秘
中医药入局!新版高血压指南大揭秘
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的重大更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将中医药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
新版《指南》由我国高血压领域多个学术团体及116位专家学者历时3年修订完成,全文约14万字,参考文献765篇。与2018版相比,新版指南在篇幅上明显增大,框架拓宽,内容丰富,细节更详,方式求全,堪称“百科全书”。
新版指南的中国特色
新版《指南》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与人群特点:
高血压诊断标准维持140/90 mmHg不变,但强化血压管理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理念得以体现,推荐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应该降至<130/80mmHg。
高血压分级保留3 级高血压。因为我国3级高血压患者超过2千万人,这部分患者的诊断和干预策略与风险较低的1、2级高血压有着显著不同,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患者并进行积极监测与治疗,避免发生靶器官损害。
重视高盐饮食、肥胖、增龄等我国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分别给出了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采纳了中国人群的相应标准,包括根据中国人群研究结果把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肥厚的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界值更改为男性≥109g/m2和女性≥105g/m2;纳入了来自中国人群的点尿评估食盐量公式。
充分依据我国自己的高血压研究成果, 超过36%的参考文献第一作者为中国学者,并纳入了中国最新的RCTs结果。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新突破
新版《指南》首次将中医药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这标志着我国高血压防控策略的新动向。专家们表示,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还进一步提升了高血压控制率。
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推荐使用中药代茶饮等方法。例如:
菊花茶: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每次用3克左右的菊花泡茶饮用,日饮数次。
山楂茶:具有助消化、扩张血管、减低血糖、降低血压的功效。平日可取鲜山楂1~2个或生山楂片泡茶饮用,每日数次。
槐花茶: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还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将槐花摘下晾干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
荷叶茶: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煮沸后代茶饮用,或以干荷叶直接泡茶饮用,每日数次。
制首乌茶:具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之功效。可取制首乌5~1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待温后当茶饮用,每日数次。
葛根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还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可将葛根30克洗净,切成薄片,加水煮沸后当茶饮,每日数次。
莲子心茶:莲子心是指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其味苦,性寒,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压作用。平日可用莲子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决明子茶: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功效。可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桑寄生茶:桑寄生为补肾要药。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可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日数次。
玉米须茶:具有很好的降血压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疗效,在临床上应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的疗效尤为明显。每次取玉米须25~30克泡茶饮用,日饮数次。
新版指南的重要意义
新版《指南》的发布,对于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更权威的诊疗依据
- 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
- 推动了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 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高血压控制率
专家表示,新版《指南》将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带来新的突破,为保护心血管健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