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湖会船节:八百年水上庙会的传承与创新
溱湖会船节:八百年水上庙会的传承与创新
4月6日,江苏泰州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500多条各式船只、上万名会船选手齐聚一堂,上演了一场“千篙万桨闹溱湖”的壮观场面。这场被誉为“世界最大水上庙会”的溱湖会船节,以其独特的民俗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数万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八百年的历史传承
溱湖会船节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据史料记载,当时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与金兵在溱湖一带激战,宋兵伤亡惨重。战后,当地百姓为祭奠阵亡将士,每年清明节第二天都会撑船到湖中祭祀。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湖会船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水上活动,更凝结着里下河地区独特的风俗民情。活动中融入了祭拜真武大帝、朱元璋寻祖坟、神潼关抗倭等历史传说,展现了水乡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缅怀。
千船竞发的壮观场面
溱湖会船节的活动规模令人震撼。今年的会船节,姜堰区精心打造了8条主题贡船,每条贡船都装饰得美轮美奂,通过民族化、艺术化、形象化的造型,展现了姜堰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崭新风貌。
紧随贡船之后的是象征风调雨顺的龙船方阵,数十条活灵活现的龙船一字排开,舞动的巨龙仿佛要跃出水面。40多条竞速篙船如离弦之箭,激起层层浪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400多条篙子船和80条划子船紧随其后,水乡儿女们挥动竹篙,喊着号子,展现出水乡人民的豪迈与坚韧。
从传统到创新的传承
今年的溱湖会船节在传承中创新,推出了多项新举措。为了解决会船技艺传承面临的“青黄不接”问题,姜堰区特别举办了溱湖篙船大赛,鼓励50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参与。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近三千名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年轻选手,在开幕式上精彩演绎了姜堰版的“速度与激情”。
除了开幕式,主办方还策划了“堰上花开”乡村生态旅游季、中国里下河·溱湖端午龙舟邀请赛、水上欢乐嘉年华等19场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到10月份。这种创新性的安排,不仅延长了会船节的热度,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和体验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溱湖会船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场融合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水上盛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