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量血压,《2024新版高血压临床指南》教你正确测量
科学量血压,《2024新版高血压临床指南》教你正确测量
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指南”)正式发布,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明确指出“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而是推荐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新指南还首次将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纳入高血压诊断标准,强调了居家自测血压的重要性。
为什么家庭血压监测如此重要?
新指南指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再局限于诊室血压,而是扩展到了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具体来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包括三种情况:
- 诊室血压≥140/90mmHg
- 家庭血压≥135/85mmHg
- 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医学界对血压监测更深入的理解。研究表明,家庭血压监测不仅能提升血压知晓度,还可以改善血压管理结局。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测量的优势更明显,既能提升血压知晓度、还可以改善血压管理结局。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是确保数据准确的关键。根据新指南和专家建议,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环境准备
- 选择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
- 测量前至少静坐5分钟
- 避免运动、吸烟、饮咖啡等刺激性活动
- 排空膀胱
测量姿势
-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
- 手臂自然放在桌面上,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 袖带下缘距肘窝约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测量技巧
- 每次测量应连续测2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
- 首次测量时应同时测量双上臂,以后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
- 正常情况下,双臂血压差应在10mmHg以内
常见错误及其影响
错误的测量方法会导致血压读数不准确,甚至可能造成误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
手臂位置不当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手臂位置不正确会显著影响血压读数。如果将手臂放在膝盖上,收缩压会高估3.9毫米汞柱,舒张压会高估4.0毫米汞柱;如果手臂无支撑放在身体一侧,收缩压会高估6.5毫米汞柱,舒张压会高估4.4毫米汞柱。
袖带尺寸不合适
袖带气囊应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袖带过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而过紧则会导致结果偏低。常规袖带长22~26厘米,宽12厘米,上臂臂围大者(>32厘米)应换用大规格袖带,而臂围小者(<17厘米)应用小规格袖带。
测量次数不足
单次测量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每次测量应至少进行两次,取平均值。如果两次结果差异大于10mmHg,应进行第三次测量。
其他干扰因素
测量前的饮食、运动、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影响血压读数。因此,测量前应避免饱餐、吸烟、饮酒或咖啡,保持情绪稳定。
如何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
- 定期测量: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建议早晚各一次
- 记录数据:每次测量后记下血压值及日期时间
- 设备维护:电子血压计每年至少校准一次
- 专业咨询: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可以提高血压测量的精确度,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状况。如果需要进一步指导,可咨询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