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厨的角落丨三进两出玉佛寺:谷师傅的素食江湖
主厨的角落丨三进两出玉佛寺:谷师傅的素食江湖
在上海玉佛寺,有一位名叫谷习恒的素斋主厨,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更是一位在素食界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老江湖"。从安徽合肥到上海,从康师傅工厂到玉佛寺后厨,谷师傅用他的双手和智慧,诠释着"素食不素"的真谛。
玉佛寺,全称玉佛禅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普陀区与静安区交界处。
小谷的素食江湖
谷习恒,来自安徽合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单位效益差,决定学门手艺,便前往"徽京"进修厨艺,栖霞烹饪学院,正儿八经科班出身。
华丽转身后第一份工作落在上海。2004年,康师傅正携手日本与台湾地区全家便利店(FamilyMart)进入中国市场,这位后来的玉佛寺主厨在嘉定工厂研发出意大利番茄肉酱面,红油鸡丁面等爆款SKU,初露烹饪才华。
成绩是小谷的,但功劳是领导的,心生不满,索性离开。在常德路人才市场,他与改变自己后半生的人——沪上知名素食餐厅吉祥草的老板——相遇了。
两人是安徽同乡,都热爱书法,或是看到事物相通的本质,小谷填在面试表格上的字让老板感应到某种审美,2005年,小谷正式入职吉祥草,开启素食职业生涯。
当时生意不算好,但来的食客大多身份体面,带着一种他彼时尚不熟悉的气质。二十年过去,吉祥草一去不复返,小谷却在素食业坚持了下来。从吉祥草到玉佛寺,他跳槽十余次,仅玉佛寺的佛门已是三进两出,只比倡导汉传佛教素食风习的梁武帝少一次。东渡黄浦江挽菩提树素食餐厅于既倒,南下福建在僧人开的素食山庄担任主厨,为钟情素食的私人会所贵宾定制膳食,小谷广结善缘,一心在素食圈闯出一番名堂,建了2个微信群,都已500人满员,“全国做素食的厨师都认识我。”
建群之初,素食圈子不大,各地厨师交流心得,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英国卫报2021年一篇文章中,全球素食主义者估计人数7900万,2026年全球纯素食品市场预计规模达243亿美元。国内素食行业也随趋势发展迅速,群里人多了起来,愿意分享的却变少了,曾经群友,如今对手。眼见发广告的越来越多,他引入群管理员,却无济于事,最终变成了求职招聘群。
这些年遍历起起落落,小谷快要变成老谷,心气慢慢低了下来,工作过的餐厅,许多在早几年因为各种原因关闭,反倒是玉佛寺素斋,一口气将门面开到马路上,生意好上加好,一路逆势扩张。
兜兜转转,小谷再次回到玉佛寺,才发觉,不管吉祥草还是菩提树,草木终究不比玉石,虽然玉也容易碎,但不论他走或留,佛祖都在那里,不悲不喜。
小谷师傅在玉佛寺
佛与胃
“这里永远不愁生意。”
小谷在玉佛寺悟出许多道理,这是其中一条。
玉佛禅寺自1979年恢复开放,寺内设素斋部、法物流通处两大经济部门,后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对两部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素斋店里如今供应各式精美套餐,也提供单点,最受欢迎的单品是素面,双菇面、罗汉面、八宝辣酱面、雪菜素鸡面,共四种浇头。
大年三十晚上,生意太过火爆,店里只供应双菇和罗汉两种浇头,香客从店内一路排到了寺庙另一端,墙上贴二维码,扫码支付,全凭自觉。轮流捧上一碗落座,素面酱油汤底,浇头浓稠湿滑,半透明油花在灯下闪闪发光。
往年抢玉佛寺头香,门票1280块,一票难求。2023年6月开始,入寺免票,人更多。大年初一过了凌晨2点,依旧人头攒动,排队等待入场,待上完香,通常都会到寺内素斋吃一碗素面,店里这天卖出了20000多碗素面。吃的人多了,便成了爆款,在上海滩素食界,可以说遥遥领先。玉佛寺二期扩建已经开始,可预见的未来,生意会变得更好。
但小谷能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靠的不是这碗面。
玉佛寺从来不乏身份显赫的香客。1947年农历十一月初一,黄金荣80岁寿宴,设在玉佛寺素斋,蒋经国、孔祥熙等人前来拜寿,由杜月笙迎到素席上招待。菜品十四道:一品香、二度梅、三鲜桔、四季青、五灯会、六子连、七层楼、八面塔、九如意、十样景、百宝箱、千只鹤、万朵红和东海佛水。前十道源自南岳衡山素席,菜式讲究不亚于荤餐大宴。
虽说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可到寺里来的多是俗人,皆依食住。这些菜式,现在的玉佛寺素斋一个都没有,但香客依旧尊贵,寺庙在吃上面岂能落了下乘。作为素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这里不仅是一家素食餐厅,更是寺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晚,寺内在觉群楼二楼为各界香客准备了一场除夕晚会,请李泉、姜育恒唱歌,以嘉宾与居士法师合唱一曲《玉佛传灯》收尾。许多重要香客,自然由方丈设宴款待。
此刻,在后厨备菜的,正是小谷。
小谷师傅在后厨
寺庙与江湖
玉佛寺素斋后厨分为热菜、凉菜、面条、点心4个部门,小谷是热菜部主厨,专职为方丈招待客人时准备素食筵席。
对第三次还愿意招他回来的老板,小谷心里是感激的。福和慧、叶叶菩提这些素食fine dining,平日没少去学习,客单价要高,创意确实很重要,“不能让客户心里觉得不值,就已经不是在好吃这个层面的较量了。”人生头一回出国,也是老板2023年给他报了个日本餐饮团,类似游学,去东京、大阪、京都的餐厅学习,吃怀石料理。
学习目的无他,就是在重要场合露上一手。
平时工作时间早上8点至下午4点半,方丈有客人时,要从当天早上备菜,完成后再开始日常工作,到傍晚,部门全员待命,等指令层层传达,团队迅速启动,小谷也瞬间进入战备状态,点火、放油、颠勺、起锅,快手炒好,七八个人围在他背后,递食材,分餐,装入传菜电梯。
十几道菜上完,全程不过半小时。
直到现在,小谷给方丈做饭还是会紧张。
素斋讲究多,但再讲究也是人定的。不能用味精,就用蘑菇精代替,不能用蒜和洋葱,就找特制的素咖喱,现在网上买很方便。有了固定范式,反而省心,好像外头饭店,菜单就那么一本,谁来了都一样,在这里则要随机应变,不断有新的创意。毕竟给同一批人做不同的菜,可比给不同的人做同一套菜要难多了。
前阵子做菜,冷盘用到香椿与核桃,小谷想做分子料理,用破壁机打碎香椿,滤汁,餐厅经理不让,他一气之下甩手不干。早年在康师傅,也是受不了这个气,一走了之。
在他眼中,领导和行政都是外行,但方丈不一样,他不得不服,“大和尚懂素斋。”
离了灶台,小谷回到平日里笑眯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但心里记得方丈的每一次表扬和建议。他说,这趟回来,就不打算走了,能待几年是几年,一切都交给缘分。之前章子怡和梁洛施来玉佛寺上香吃斋,“也是我做菜。”说到这里,他有些骄傲,有些紧张。
无怪乎“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素斋后厨其实和寺庙颇为相似,有烟火气,充斥尘世间的欲望和颓唐,也需要悟性与修行。
在玉佛寺上香的人群
香客
大年三十,茶饱饭足后我开始与同桌香客攀谈。浦东的安小姐是同母亲一起来的玉佛寺,上头香,求姻缘,她说自己之前爱去静安寺,离家也近些,可后来觉得这里佛比较多,历史也久,就改到玉佛寺了。
《上海宗教志》有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浙江普陀山僧人慧根去印度礼佛,途经缅甸,得当地华侨资助得大小玉佛5尊,回国途经上海,盛宣怀父亲、叔父提议,将1尊坐像大玉佛及1尊卧佛像留在上海供善男信女瞻仰。1900年,玉佛禅寺初建于江湾车站之侧。
玉佛寺初成,盛宣怀着力宣扬,一时上海人人争往,他一手建成的淞沪铁路,本来没什么人搭乘火车,“如此一来,铁路收入暴涨数倍。”(1912年1月27日《申报》刊)
后盛宣怀资产被封查,“以为卖国害民者戒”,玉佛寺也被算作其所投产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玉佛寺原址被军队占用,毁于兵火。1918年迁建安远路170号,于1928年竣工,也就是现在的玉佛寺。
家住普陀的隋先生是夫妇携伴而来,这对老人严肃告诫我,烧香拜佛,在乎一心,就像买鞋,与品牌和价格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哪双鞋更合脚,哪座庙更能让心平静下来。 他们去过龙华寺与静安寺,最后发觉还是玉佛寺心里踏实。
小谷师傅炒好一碟高山豆苗端过来,听得频频点头,“进了佛门,一切都是关于缘。”
不论是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上香的年轻人,还是面容庄重的老年人,这天晚上,在这里齐聚一堂。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品尝着鲜嫩多汁的豆苗,在这一刻,我决定加入他们的行列,上一炷香,许一个愿。
参考资料:
《元周记》杨早
《上海名建筑志》
《普陀区志》
《上海宗教志》
上海玉佛禅寺网站
From fringe to mainstream: how millions got a taste for going vegan
An Estimate of the Number of Vegetarians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