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安门和故宫:六百年沧桑巨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安门和故宫:六百年沧桑巨变

引用
每经网
9
来源
1.
http://www.nbd.com.cn/rss/zaker/articles/2526247.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4/09/17/ARTIZmzoJwdTbqG7YAxynYsz240917.s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4%AA%E5%92%8C%E6%AE%BF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3%A1%E8%80%80%E9%82%A6%E4%B9%8B%E6%AD%BB
5.
https://www.bjdch.gov.cn/ywdt/dcyw/202407/t20240729_3761694.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1/15/76129368_1135496964.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BB%E5%BF%83%E6%AE%BF
8.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5%85%E5%AE%AB%E5%8D%9A%E7%89%A9%E9%99%A2
9.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E%8B%E4%B8%B9

天安门和故宫,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两颗明珠,见证了中国近六百年的沧桑巨变。它们不仅是宏伟的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

01

建筑历史:从永乐年间到现代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设计者为明代著名建筑匠师蒯祥,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明成化元年(1465年),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由牌坊式改为宫殿式,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故宫太和殿,作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奉天殿。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奉天殿初建时面阔95米,进深48米,面积达4522平方米,大小为现今太和殿的近两倍。永乐十九年(1421年),奉天殿遭雷击焚毁,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再次遭雷击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时改名为皇极殿。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太和殿,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02

政治象征:权力的中心

天安门和故宫不仅是建筑,更是权力的象征。明清两朝,这里是皇家统治的中心。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重大典礼都在太和殿举行。每年万寿节、元旦和冬至三大节,皇帝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员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辛亥革命后,溥仪仍居后宫。袁世凯意图称帝,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汉文移至中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成为国家重要仪式场所,见证了开国大典、国庆阅兵等重大历史时刻。

03

文化传承:历史的见证

天安门和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包括天安门和故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其文化价值的最高肯定。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天安门和故宫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故宫博物院举办“读懂故宫”公益艺术公开课,天安门广场举办永定门光影秀、“一元‘中’始”中轴线特展等品牌文化活动,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04

历史变迁:从皇家禁地到人民公园

从皇家禁地到人民公园,再到世界文化遗产,天安门和故宫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辛亥革命后,溥仪仍居后宫。袁世凯意图称帝,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汉文移至中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成为国家重要仪式场所,见证了开国大典、国庆阅兵等重大历史时刻。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这座昔日的皇家禁地向公众开放,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如今,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安门和故宫,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清朝顺治年间,这两座宏伟建筑见证了无数重要时刻。如今,它们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通过了解它们的历史变迁,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