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士教你如何应对肺结节的心理压力
李明博士教你如何应对肺结节的心理压力
“医生,我还能活到明年春节吗?”2022年12月,35岁的孙女士拿着CT报告单,颤抖着问出这句话。她CT报告显示有8个磨玻璃结节,从4mm到10mm不等,最大的结节有恶变可能。这样的场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明博士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太多。
面对肺结节,很多患者都会像孙女士一样感到恐慌和绝望。但事实上,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初次检查出的肺结节90%以上为良性。即使是恶性结节,如果能及早发现并进行科学治疗,预后效果通常也很好。
李明博士指出:“95%的肺癌患者因错过早期干预后悔,而消融技术让高危人群多了一个选择。”他强调,患者不应过度恐慌或拖延,而应及时寻求专业意见。对于肺结节患者来说,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过度焦虑。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肺结节带来的心理压力呢?
首先,要建立理性认知。肺结节的恶性概率与结节的大小、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mm的肺微小结节,99%以上是良性的;直径5-10mm的肺小结节,恶性概率为2%-6%;直径大于10mm的肺结节,恶性概率约为20%。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患者客观评估自己的病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其次,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重要。患者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健康饮食等,对肺结节的治疗和预防都有积极作用。
最后,要重视专业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是监测肺结节变化的重要手段。如果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患者应及时配合。同时,如果感到心理压力过大,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以孙女士为例,她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肺结节冷冻消融术治疗。术后仅1天,她就恢复了正常生活。2024年底的复查显示,消融后的瘢痕仅剩细条索,病灶达到彻底治愈。这个案例充分说明,科学治疗加上积极心态,可以战胜肺结节带来的挑战。
李明博士最后提醒:“治疗的选择权在自己手中,但专业评估是前提。”面对肺结节,患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配合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生活,才能真正战胜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