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邯郸霸凌案背后的法律知识普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邯郸霸凌案背后的法律知识普及

引用
澎湃
13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02280
2.
http://psy.china.com.cn/2024-03/27/content_42738493.htm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IFKE9Q055623OU.html
4.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926/herald/91ac98f753ee0b1eba9a66d4c08aa594.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2A0117L00
6.
https://www.tahota.com/CN/article.aspx?mdid=b29ce0dad116e8f3&KeyID=afddff17dce56435
7.
https://wfqfy.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3963
8.
https://m.66law.cn/laws/1472198.aspx
9.
https://m.66law.cn/laws/418026.aspx
10.
https://m.66law.cn/laws/175874.aspx
11.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40721/Articel07003GN.htm
12.
http://www.news.cn/world/20240327/4d4b55f4089d49748159b03f91ecf047/c.html
13.
https://msguancha.com/a/msrd/2024/0323/23365.html

近日,河北邯郸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校园霸凌案件。三名初中生因涉嫌霸凌同学致死,被当地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校园霸凌的严重性,更引发了社会对校园霸凌法律责任的广泛关注。

01

校园霸凌的法律定义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校园霸凌在法律层面被称为“学生欺凌”,其特点包括:

  1. 主体特定性:发生在学生之间
  2. 行为故意性:一方蓄意或恶意实施
  3. 手段多样性:包括肢体、语言及网络等
  4. 危害严重性: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
02

校园霸凌的法律责任

校园霸凌可能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校园霸凌造成他人人身损伤、严重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费用。由于霸凌者多为未成年人,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行政责任

如果校园霸凌尚不构成刑事犯罪,但欺凌者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通常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欺凌者不满十四周岁的情况下,虽然不予处罚,但监护人应被责令加强对其的管教。

刑事责任

在校园霸凌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欺凌者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自2021年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将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校园霸凌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

  1. 故意伤害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寻衅滋事罪: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 聚众斗殴罪:组织他人进行斗殴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03

校园霸凌的危害与预防

校园霸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伤害,更会带来深远的心理创伤。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的数据,全球平均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遭遇过校园霸凌。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王葵指出,校园霸凌对被欺凌者的影响是终生的,可能导致抑郁症、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孙锦露通过长期调研发现,未成年欺凌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五个类型:故意玩乐型、引起注意型、宣泄压力型、同伴归属型,以及财物获取型。他们通常会在欺凌的过程中,产生对他人的剥夺感和控制感。

预防校园霸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建立健全反霸凌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学校沟通;社会则应营造尊重、包容的氛围,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

校园霸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学生权益,不仅是对受害者的救助,更是对潜在施暴者的震慑。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友善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